无官无后又无年,蛛网煤尘旅榇边。
襁褓儿先从地下,帷堂女不到床前。
分荆弟料三闲屋,索债僧焚一陌钱。
截发可怜馀老妾,异时为继晚寒篇。

无官无后又无年,蛛网煤尘旅榇边。

襁褓儿先从地下,帷堂女不到床前。

分荆弟料三闲屋,索债僧焚一陌钱。

截发可怜馀老妾,异时为继晚寒篇。

诗句翻译:

  1. “无官无后又无年”:描述了诗人失去官职后的孤独和无助,以及随之而来的无尽岁月。
  2. “蛛网煤尘旅榇边”:描绘了一副凄凉的画面,诗人的遗体被遗弃在尘土飞扬、蛛网密布的地方。这里表达了对逝去之人的哀思及对其处境的同情。
  3. “襁褓儿先从地下”:暗示了生命的脆弱和无常,即使是婴儿也先于成人离世。
  4. “帷堂女不到床前”:可能指家中女性因某种原因未能到丈夫床前,反映了家庭内部的悲剧或社会变迁对家庭生活的冲击。
  5. “分荆弟料三闲屋”:可能指的是兄弟三人共同分担生活的压力,居住在简陋的房屋中,反映了兄弟间的相互扶持和生活的艰辛。
  6. “索债僧焚一陌钱”:描述了僧人因为债务而焚烧财物的情景,这象征着社会的不公和贫困。
  7. “截发可怜馀老妾”:形容一位年迈的女子为了生计不得已做出牺牲,如剃发为尼,体现了她无奈的生活选择和她所承受的痛苦。
  8. “异时为继晚寒篇”: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在后世得到传承和赞誉,同时也寄寓了对亡友的怀念之情。

赏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钱谦益所作,通过描写丧子之痛及其家庭和社会背景的细节,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体验。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将逝者比作游魂,暗示其灵魂仍在寻找归宿。同时,通过描述家庭成员的不同命运,展现了家族成员之间复杂的关系和深厚的情感纽带。此外,诗中还涉及了社会阶层与个人命运之间的联系,反映了社会动荡对个人命运的影响。整体上,此诗不仅表现了个人的悲痛,也折射出更广泛的社会图景,是研究明清时期社会变迁和文化心理的重要文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