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龙谁子正纵横,谈虎何人不震惊。
圣代又闻收放士,老夫弥欲感馀生。
昆冈燎后山仍在,砥柱镌来水自平。
剩欲与君论信宿,凉风先巳款柴荆。
【注释】
屠龙:指战国时期楚相孙阳,他善于鉴别人才和识别马的好坏,曾用五花大绑的一条鳄鱼去吓那些自以为是的庸人。
谈虎:《左传·宣公十二年》记载,晋大夫韩宣子在祭祀后看见一只死老虎,问门客谁认识这是只死老虎,门客们都不敢回答。后来只有一位老仆人承认认识。
收放士:指唐玄宗时,诗人李白被唐玄宗召入京供奉翰林院,又因谗言而离开长安。这里指唐玄宗对待臣子的态度。
昆冈燎火:指东汉末年董卓焚烧洛阳宫殿,并纵火烧城的事。
砥柱:指黄河中的砥柱山,也叫三门山。
论信宿:指畅谈至天亮。
凉风先巳款柴荆:指天气凉爽,主人早早地准备柴草开门迎接客人。
【赏析】
这首诗前半部分主要写诗人对陈先辈的怀念,以及他对唐玄宗态度的不满;后半部分则写诗人对闽中陈先辈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渴望与陈先辈相见的愿望。
“屠龙谁子正纵横,谈虎何人不震惊。”这二句是诗人对陈先辈的赞颂和怀念。屠龙者,即指战国时期的名将孙阳,他能识破许多庸才,使这些人改过自新,成为有用之才。诗人赞扬陈先辈像孙阳那样的才干。谈虎的人,指战国时期魏国的庞涓,他曾与孙阳同为鬼谷子的学生,但最终庞涓被孙阳所杀。诗人说陈先辈像庞涓一样,有胆识,能识破奸臣,为国家除掉腐败分子。这两个比喻既赞美了陈先辈的才能,也表达了诗人对他为人正直、嫉恶如仇的敬佩之情。
“圣代又闻收放士,老夫弥欲感馀生。”这两句诗人进一步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慨。圣代,指唐代,是诗的写作背景的时代。收放士,即指唐玄宗对待臣子的宽容态度。诗人说:又听说圣代收放了像孙阳那样的英才,使我倍感欣慰。但同时我也感到自己余生无多,希望再能见到你陈先辈一面。
“昆冈燎火后山仍在,砥柱镌来水自平。”这两句是诗人想象中的陈先辈的形象。昆冈燎火,指东汉末年董卓焚烧洛阳宫殿的大火。砥柱镌,指砥柱山。这两句诗人描绘出一幅陈先辈英勇无畏的画面,他的威名和形象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剩欲与君论信宿,凉风先巳款柴荆。”这两句是诗人表达希望再见陈先辈的愿望。信宿,指整夜交谈。柴荆,指柴门。这两句诗人设想自己和陈先辈彻夜畅谈的情景,并表达出对陈先辈的思念之情。最后,诗人说:希望你早些回来,好让我与你共商国事,共话天下大事。
此诗以议论为主,夹有叙事和抒情的成分,但议论的内容都是围绕着陈先辈展开的,因此,此诗可视为一首咏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