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隼秋高刷羽翎,争传风简下青冥。
遥看牛斗消氛祲,先向虚危候德星。
螟蟘化为霜雪气,鱼龙不动海波腥。
采风愿奏吴趋曲,骢马歌谣处处听。
【注释】
鹰隼:指鹰和鹘一类的猛禽,秋天高飞时羽毛丰满。刷羽:洗刷羽毛。青冥:指天空。争传风简下青冥:争相传扬皇帝的命令。风简,古代的一种公文。青冥,这里用“青”来比喻天空。牛斗:指星名牛郎织女星,又名牵牛星、天琴座α星。消氛祲:消除云雾。虚危:星座名。候德星:等待吉祥的星辰。螟蟘:螟虫、蟘虫等害虫。霜雪气:指霜降和雪。鱼龙不动:指水族不活动,这里泛指海上无风波。吴趋曲:即《吴趋行》,一种古乐府歌曲。
【赏析】
此诗为唐肃宗至德二载(757)诗人任侍御巡按吴中时所作。诗写任侍御奉命巡按吴地,他乘骢马,走吴趋,一路所闻所见,皆入诗篇,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政治腐败的不满以及向往太平盛世的愿望。
首句写任侍御奉朝廷之命巡视吴地。“鹰隼秋高刷羽翎”,秋风劲吹,雄鹰长空翱翔,振翮欲飞,其羽翼已尽得丰满,准备展翅高飞于万里蓝天。“争传风简下青冥”,此时鹰隼纷纷扬扬,争着向青天白云之间传送朝廷的政令。这两句以鹰隼喻人,写出了使者受命出使时的得意神采,同时也暗示了此行任侍御肩负的使命是何等重要,其责任重大。“青冥”,这里用“青”来比喻天空。
第二句“遥看牛斗消氛祲”。牛郎星与织女星相隔银河相望,古人认为他们一唱一和,有夫妇之谊,所以又称他们为“牵牛星”“织女星”。传说每年七夕夜晚,织女将临天河沐浴,牛郎会趁此机会渡河去陪伴她,因而在每年的七月七日夜晚可见到牛郎与织女在银河里相会的情景。诗人遥想当年牛郎织女相会,而今却只能遥遥相望而不能相聚,因此感到愁绪满怀,于是“先向虚危候德星”。虚危是二十八宿之一,古人认为它是吉祥的象征,人们常在此守候,盼望吉祥之星的出现。诗人希望在这吉祥的时刻出现吉祥的征兆。
第三联“螟蟘化为霜雪气”,“鳞甲”指鳞虫,如蛇、蛟之类;“蟘”是一种小虫子。“螟蟘”,指蚕蛾产卵于桑叶上,幼虫吃桑叶而使桑叶枯死,造成蚕农的损失。“化为霜雪气”,即指蚕蛹化为霜雪一样的白气。“鱼龙不动”,指水族不活动,这里泛指海上无风波。这一联描写了吴地的自然景色和物候现象,也暗寓了诗人对当时政治状况和社会现状的感慨。
尾联“采风愿奏吴趋曲”,“风”指乐曲,“吴趋曲”指吴地方歌。“骢马”,即黑鬃马。诗人骑着黑鬃马,沿着吴地的大道行进,一路上所闻见的一切都让他感到新奇有趣。“处处听”既写出了诗人骑马的欢快情景,又表明了他对吴地风俗民情的好奇之心。
这首诗通过对吴地自然景观及物候现象的描写,表现出诗人对当前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的不满情绪,以及对一个和平安定的太平盛世的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