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寒阴狱夏凄凄,破壁残灯白首低。
一夜霜天愁唳鹤,五更风雨悔鸣鸡。
捐生聂政今无母,先死王章尚有妻。
准拟图形屈原庙,墓门何用刻征西。
【注释】
“八寒阴”:八方寒冷阴气。
“狱夏凄凄”:监狱中气候凄冷。
“破壁残灯白首低”:破败的墙壁,残留的灯光映照下,白发苍苍的老人低头默思。
“一夜霜天愁唳鹤”:一夜之间,霜气笼罩的天地之间,哀鸣的鹤在寒空中飞翔。
“五更风雨悔鸣鸡”:夜深人静时,风雨声中传来报晓的鸡叫声,让人后悔自己不该早早地起床。
“捐生聂政今无母”:我像古代侠士聂政一样,为了正义而舍弃自己的生命,如今却无亲无故。
“先死王章尚有妻”:像战国时期的贤人王章一样,我死后他的妻子还能有依靠,不会流离失所。
“准拟图形屈原庙”:我想象着自己被追封为忠臣,被雕刻在屈原庙的石柱上。
“墓门何用刻征西”:墓地的门为何还要刻上‘征西’二字?表达了对官场斗争、权力争斗的不满和愤懑。
【赏析】
此诗是苏轼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所作,作于元祐元年(1086年)。东坡即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这首诗以“丁丑纪闻”为题,盖指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十二月。苏轼因“乌台诗案”遭贬,被贬到黄州,在黄州期间,他多次被弹劾,生活十分艰苦。但尽管如此,他仍不改其志,关心国事,忧国忧民。他在诗中多次表达出这种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同时也抒发了自己的悲愤与不满。
此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全诗一韵到底,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首联“八寒阴狱夏凄凄,破壁残灯白首低。”写狱内环境,寒意逼人,残灯昏黄。诗人身处幽囚之地,心境凄凉无比,感叹岁月如梭,白发已生。
颔联“一夜霜天愁唳鹤,五更风雨悔鸣鸡。”写诗人听到鹤鸣鸡鸣的声音,心生愁绪。诗人想到自己的处境,感到万分痛苦,悔恨当初没有及时醒悟,以致身陷囹圄。
颈联“捐生聂政今无母,先死王章尚有妻。”诗人感慨自己的遭遇,联想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聂政和王章。他们为了正义而献身,而自己却无亲无故,妻子也无依无靠。
尾联“准拟图形屈原庙,墓门何用刻征西。”诗人想象自己在死后能被追封为忠臣,受到世人的敬仰。但他同时也对官场中的争权夺利、钩心斗角感到厌恶,认为墓门何必刻上“征西”二字呢?表达了他对官场斗争、权力争斗的不满和愤懑。
这首诗充分展现了诗人在逆境中所表现出的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忧虑和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