熹微旭日隐曈眬,犹喜人天眼至公。
言论无闻疑叔度,衣冠见慕愧林宗。
生尝畏世谙谈虎,术不逢时学豢龙。
鼠臂虮肝更何有,从今一一听天工。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唐寅的作品,属于七言律诗。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1. 熹微旭日隐曈眬:熹微,微光闪烁的意思,旭日指初升的太阳,此处形容太阳刚露出曙光。
  2. 犹喜人天眼至公:人天,指人间和天上,眼睛指的是公正无私的眼光。至公,即公正。
  3. 言论无闻疑叔度:叔度,东汉名士黄宪的字,他以清廉著称,被后世誉为“清风直节”。这里比喻自己的言行虽不为人所熟知,但仍然保持清正廉洁。
  4. 衣冠见慕愧林宗:林宗,指汉代名臣班固,字子固,因曾官于扶风郡而得名,他也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学者和文学家。这句话表明自己虽受世人尊敬,却常感到惭愧,因为那些仰慕自己的人大多是因为自己的学问或才华而尊敬自己,而不是真正认同自己的为人。
  5. 生尝畏世谙谈虎:生,这里指作者本人。畏世,畏惧世俗。谙,熟悉。谈虎,比喻谈论世事时过于谨慎或过于严肃。
  6. 术不逢时学豢龙:术,这里的“术”指才能或技术。逢时,遇到合适的时机。豢龙,指驯养龙。比喻自己的才能没有遇到适当的机会得到发挥。
  7. 鼠臂虮肝更何有:鼠臂、虮肝,都是形容小动物的微小身体。这里比喻自己虽然微不足道,但依然有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8. 从今一一听天工:从今,从现在开始。天工,上天赋予的力量或造化。这句话表达了一种豁达的心态,认为自己的命运和未来都掌握在上天手中,无需过多忧虑。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比与反思,展现了作者在面对世俗眼光时的淡定和自我认知。尽管外界对自己的评价不一,但作者始终保持着对自己行为和思想的清晰判断。诗中多次提到的“天”和“工”,寓意了作者对命运的敬畏和对自然法则的顺应。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态度和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