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入华阳隔世氛,天坛真拟见茅君。
溪田黯黮流残月,楼观葱笼驻晓云。
谷口樵归才出日,洞中棋罢又斜曛。
白头未了人闲事,惭愧曾探七诰文。

一入华阳隔世氛,天坛真拟见茅君。

溪田黯黮流残月,楼观葱笼驻晓云。

谷口樵归才出日,洞中棋罢又斜曛。

白头未了人闲事,惭愧曾探七诰文。

注释解释:

  1. 一入华阳隔世氛:指进入华阳后仿佛与世隔绝,远离尘嚣。
  2. 天坛真拟见茅君:想象自己能够在天坛见到茅山中的仙人。
  3. 溪田黯黮流残月:形容溪边田地暗淡如墨,月光下流淌的水面显得更加幽静凄清。
  4. 楼观葱笼驻晓云:指楼观在清晨的云雾中若隐若现,给人一种朦胧美感。
  5. 谷口樵归才出日:描绘了山谷入口处的樵夫刚从山林中归来的场景。
  6. 洞中棋罢又斜曛:描述了一个场景,即在山洞内下棋结束后,斜阳已经西沉。
  7. 白头未了人闲事:感叹虽然年纪渐长,但心中仍有许多未完成的事情和牵挂。
  8. 惭愧曾探七诰文:表示自己曾经对《尚书》等古代典籍进行过深入的学习和研究,现在回想起来感到有些羞愧。

赏析: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惟则的作品《登茅山天市坛四首》中第二首的内容。诗中通过描绘诗人登山所见的美景及内心的感受,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向往自然之情。

诗的开篇“一入华阳隔世氛,天坛真拟见茅君”,表现了诗人进入华阳后,如同隔世一般的感觉,希望能在天坛见到传说中的茅山仙君。接着的“溪田黯黮流残月,楼观葱笼驻晓云”两句,形象地勾勒出一幅宁静而神秘的山水画面,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中所描述的环境中,感受到那种宁静和神秘的气息。

“谷口樵归才出日,洞中棋罢又斜曛”,描述了一幅樵夫归来和人在洞内下棋的情景,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状态。最后一句“白头未了人闲事,惭愧曾探七诰文”,则透露出诗人对自己过去的一些行为感到愧疚,同时也表达了对知识探究的渴望和追求。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同时,诗中也流露出一种对知识和学问的尊重和追求,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