揽镜髭须非故吾,匡时曾展一筹无。
道涂碌碌疲牛马,林薄闲闲乐鸟乌。
碧血有人埋死骨,黑山何日罢征夫。
还愁巨浸连乡邑,十月敲门吏索租。
【注释】
次:跟随。给事中,官职名。路叔驿壁韵:指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之一诗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
揽镜:(手摸)镜子。
髭须:胡须。
匡时:匡正时政。
一筹无:无计可施。
道涂:道路。碌碌:忙忙碌碌的样子。
牛马:比喻劳苦的人。林薄闲闲乐鸟乌:形容隐居山林的人过着安逸自在的生活。林薄,树林。闲闲,闲适的样子。
碧血:鲜血。有人埋死骨:指为国捐躯的人。
黑山:《左传·成公八年》:晋侯梦与楚子搏,获之使食,曰:“余不及收,数与之(斗),故及此乎?”梦成,泣而叹曰:“余是寡人忧也。”后以“黑山”代指死亡。罢征夫:停止征伐。
还愁:担心。大浸:洪水。连乡邑:波及到家乡。
【赏析】
这首七绝,诗人在描绘田园风光的同时,抒发了作者对现实政治的不满和无奈,表现了一种淡泊名利,向往自然的人生态度。
首句“揽镜髭须非故吾”,意为我(陶渊明)抚摩着镜子,发现自己的胡子已不再像过去那样浓密,暗示自己已经老了。颔联两句“道涂碌碌疲牛马,林薄闲闲乐鸟乌”,写诗人在道路上忙碌奔波,如同牛马一样辛苦;而隐居在山林之中,过着安逸自在的生活。
颈联两句“碧血有人埋死骨,黑山何日罢征夫”。诗人用两个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碧血”指的是为国而死的战士的血,“黑山”指的是战争,“征夫”指的是征战的士兵。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为国家献出生命的人还有,但是战争何时才能停止呢?
尾联两句“还愁巨浸连乡邑,十月敲门吏索租”,诗人担忧洪水会淹没家乡,而官府又向百姓催租税。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这首诗通过描绘田园风光,表达了诗人对现实政治的不满和无奈,以及对自然生活的喜爱和向往。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