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年前再往还,停车犹记并开颜。
风霜宛尔如君秀,泉石依然笑我顽。
行役总归鸿爪迹,怀人仍在马蹄闲。
环滁官舍琴台畔,拄笏知谁解看山。
【注释】
过滁州:经过滁州(今安徽滁县)。李三:指作者的友人李长蘅。上公车:到官府做官。爱滁阳:喜爱滁州的山色水光。有异时吏隐之约:有将来退隐此地作吏的约定。故及之:所以来到这里。
十五年前再往还,停车犹记并开颜:十五年之前,我再次来此与您相见。停车犹记得,您与我同笑开颜。宛尔:宛然,形容风霜如君之秀发。君:对对方的亲昵称呼,这里指李长蘅。顽:迟钝笨拙,此处比喻自己。
行役总归鸿爪迹,怀人仍在马蹄闲:行旅之中,总有像大雁一样的足迹,但思念友人,仍觉得时间过得很慢。鸿爪:大雁的脚印。蹄闲:马行走时留下的蹄印。
环滁官舍琴台畔,拄笏知谁解看山:环滁周围的官署、琴台都在这,不知是谁能懂得欣赏这里的美景。拄笏:手执拐杖。解:懂得欣赏。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公元1087年(元丰二年)任滁州知州时写的。公元1083年(元丰八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次年移汝州安置,本篇当写于此时。
此诗起首二句写诗人于十五年前重游滁州,与李长蘅相会于旧地,当时的情景历历在目;三、四句回忆当年与朋友一起登高望远,畅谈人生;五、六句抒发了对友人的深切怀念;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想隐居此地的愿望,但又担心无人能理解他的心情。全诗感情真挚,意境清幽,语言流畅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