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恨东风,不解吹愁西去。
愁多半、化为烟雨。
蒙蒙一片,令春光无主。
谁便得,消受乳莺娇语。
唤柳休眠,教花莫舞。
但翠阁、水沉千缕。
含情小坐,更轻调琴句。
人寂寂、芳酝暂教颜驻。

【注释】

殢人娇:词牌名。

东风:春风。

不解:不能了解。

愁多半:多愁。

濛濛(méng méng):形容烟雾弥漫的样子。

乳莺娇语:小黄莺的啼叫声,娇柔动听。

唤柳休眠:让柳树不要发芽,因为春天来了。

花莫舞:让花儿不要开放。

翠阁:绿色屏风或帘子,这里借指女子。

含情小坐:在闺房中静静地坐着,含情待月。

轻调琴句:轻轻弹奏着琴曲。

颜驻:容颜不衰。

【赏析】

这首《殢人娇》是咏春的,写春光无情,却使闺中少妇有感,抒发了对春天的怨恨。全词以景起兴,由春风引起愁恨;接着写愁恨化作烟雨,春光无主;然后写闺中少妇如何消受这春天的到来,最后以“芳酝”点明闺中少妇的愁怨之深。

这首词上片写春风无情,将词人的愁恨吹散。“生恨东风,不解吹愁西去。”开头二句即直点题旨,点明自己因春风而产生怨恨之意。“生恨”,是说怨恨的开始,不是无缘无故的。这一句既表明自己因春而产生怨恨,又暗示出自己的怨恨不是一朝一夕产生的,而是长期积累、逐渐形成的。“不解”,是说不知其理,也不明白为什么春风要吹落自己的愁恨。这一句既是埋怨春风不解人之意,又是表达自己内心的矛盾和痛苦。这种矛盾和痛苦,一方面是由于自己被春天所抛弃,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自己不能理解春的真谛,因而无法消释自己的愁恨。

下片写闺中少妇对春天到来的感受。“愁多半、化为烟雨。”这两句是对前两句的进一步补充和说明。“多半”,表示对自己愁恨的多少有所估计。“化为”,表示愁恨已变成了什么。这里既表明自己的愁恨之多,又暗示出这些愁恨都已化作春雨。“化为烟雨”是说自己已经将春怨化作春雨,随水而去。“蒙蒙一片,令春光无主。”这两句进一步写春雨的迷蒙和春光的失主。“蒙蒙”形容烟雾迷蒙,使人看不清东西。“令春光无主”意思是说春光失去了主人,变得模糊不清。这两句既表达了自己对春光的无可奈何,也表明了自己心中充满了愁苦和失望。

过片三句写闺中少妇如何消受这春天的美好。“谁便得,消受乳莺娇语”。这两句是说,谁能消受这美好的春光呢?只有闺中的少妇,能在这美好的春光中找到自己的慰藉,消解心中的愁苦。“唤柳休眠,教花莫舞。”这两句进一步描写了闺中少妇如何欣赏春天的美好。“唤柳休眠”是指让柳树不要发芽,因为春天来了。“教花莫舞”是指让花儿不要开放,因为春天来了。这两句既表明自己对春天的欣赏,又暗示出自己在欣赏春天的同时,也在感叹春天的无情。

最后三句写闺中少妇在欣赏春天的美好后,依然无法释怀。“但翠阁、水沉千缕。”这两句意思是说,只有在绿绮堂上,才能看到水色如酒般的美酒,千缕的香气飘散在空中。“含情小坐,更轻调琴句。”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在闺房中静静地坐着,轻轻地弹奏着琴曲。这两句既表现了闺中少妇在欣赏春天美好后的宁静和满足,又暗示出自己内心的矛盾和痛苦。

整首词通过咏春来抒写自己内心的感受,既有对春天的喜爱,也有对春天的怨恨;既有对春天的欣赏,也有对春天的无奈;既有对春天的向往,也有对春天的无奈。这种矛盾和痛苦的心境,正是这首词感人之处之所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