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梨棠即杜鹃。
一路含烟。
更多蝴蝶化婵娟。
春如梦,但茫然。
清明几度披芳草,馀兰麝,在重泉。
三声寄与峡中猿。
向冷月,任哀酸。
《燕归梁·不是梨棠即杜鹃》是柳永的一首词作。下面将逐句进行解读:
- 燕归梁 :
- 燕子归来:燕归梁,双调,五十二字,平韵格。这个词牌原本是用来咏春燕飞回室内梁上的,后来逐渐演变成了抒情、写景的小令。
- 词牌名:柳永的这首“不是梨棠即杜鹃”就是燕归梁这一词牌的作品。
- 不是梨棠即杜鹃 :
- 意在表达情感:这句表达了一种无奈的情感,即无论是梨树还是棠树(常比喻美好的事物),都不如杜鹃(一种哀婉的鸟)来得令人心痛。
- 象征意义:杜鹃啼血通常象征着离别后的悲伤和思念,这里的“不是梨棠即杜鹃”可能隐喻了词人对远方亲人或爱人的深深思念,而这种思念又无法通过任何美好的事物来寄托。
- 一路含烟 :
- 形象描绘:这句描绘了一种朦胧、迷离的景象,仿佛整个旅途都被薄雾笼罩,给人一种既真实又虚幻的感觉。
- 氛围营造:这种景象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迷茫,使得整个词的氛围更加深沉。
- 更多蝴蝶化婵娟 :
- 比喻手法:这里的“蝴蝶化婵娟”是一种修辞手法,将蝴蝶比作天上的月亮,暗示了蝴蝶的美丽和高洁,同时也表达了蝴蝶如同月亮一般难以捉摸的意境。
- 意象联想:蝴蝶和月亮都是自然界中美丽而神秘的存在,这样的比喻不仅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还加深了词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向往。
- 春如梦,但茫然:
- 春日梦境般的美:这句诗用“春如梦”来形容春天的美好如同梦境一般,充满了神秘和不真实感。
- 情感状态:而“但茫然”则表达了词人在面对这一切时感到的困惑和迷茫,他无法真正地理解春天的美,也无法把握自己的心情。
- 清明几度披芳草,馀兰麝,在重泉:
- 节日气氛:清明时节,人们常常去郊外踏青,这里描述了词人在清明节时与大自然亲近的情景。
- 花香与哀愁:“余兰麝,在重泉”中的“兰麝”指的是芳香的兰花和麝香,这里的“重泉”则是指地下的泉水。这句诗表达了词人对逝去亲人的哀思,以及他们在地下泉中留下的香气依然能够感受到的悲凉。
- 三声寄与峡中猿:
- 猿声的三声:猿声的啼叫被分为不同的音节,这里指的是猿猴叫声的三次变化。
- 情感寄托:猿声在这里不仅仅是自然界的声音,它还承载着诗人对于逝去亲友的怀念之情。猿声的每一次变化都可能勾起他对过去的回忆和思念。
此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作者深深的相思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