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曲多横嶂,山寒少落桐。
鱼吹沙底沫,虎过草头风。
积水连衣碧,斜阳隔树红。
欲行难问渡,恐入武陵中。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诗句 1-2
溪曲多横嶂,山寒少落桐。
译文 :山间溪流弯曲处,横亘着层层青山,天气寒冷,落叶稀少。
注释 :溪曲(溪流的弯曲处)——指山间溪流的弯道;横嶂(纵横交错的山峰)——指山上重叠的岩石;山寒(天气寒冷)、少落桐(落叶稀少)——形容山间环境清冷,树木落叶不多。
赏析 :此句描绘了山间溪流的景色和季节特征,通过“溪曲”、“横嶂”等词汇,传达了自然景观的独特美感。同时,“山寒少落桐”这句中的“寒”字,不仅描述了气候,还隐含了诗人内心的感受,表达了他对季节更迭的敏感和对自然变化的深刻理解。
诗句 3-4
鱼吹沙底沫,虎过草头风。
译文 :鱼儿在水中吹动沙面溅起泡沫,老虎经过草地时掀起一阵小风。
注释 :鱼吹沙底沫(鱼儿在沙子上吹动水花)——描述水中的动态景象;虎过草头风(老虎经过草地引起小旋风)——形容老虎行动时的气势。
赏析 :此句通过动物的行为描绘出一种生动的自然景象和生态互动,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生气的自然环境中。这种描写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让人感受到自然界生物间的相互影响和生态系统的和谐。
诗句 5-6
积水连衣碧,斜阳隔树红。
译文 :清澈的积水连成一片碧绿如衣,夕阳下树木的颜色如同被染成红色。
注释 :积水连衣碧(积水连成一片绿色)——形容水面宽阔,颜色统一;斜阳隔树红(夕阳照射下的树木色彩斑斓)——形容阳光透过树梢投射在地面上的色彩变化。
赏析 :此两句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首先,通过对水的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清新与宁静。接着,通过对树的描绘,传递了日落时分的壮丽与美丽。这种描绘手法不仅让读者在视觉上感受到美景,同时也引发人们对美好时光的向往与珍惜。
诗句 7-8
欲行难问渡,恐入武陵源。
译文 :想要前行却难以找到渡河的地方,害怕进入了传说中的武陵源。
注释 :欲行难问渡(想要前进却难以找到渡口)——形容旅途中的困境;恐入武陵源(害怕进入了传说中的武陵源)——武陵源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个地方,常被用来象征世外桃源或理想境地。
赏析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动物行为的描绘,构建了一个宁静而又生机勃勃的自然场景。然而,最后一句突然转向人的内心世界,表达了诗人对于未知旅程的恐惧和对安全归途的渴望。这种转变增加了诗歌的情感深度,也反映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和对现实与理想的纠结。
《游青原十三首其六》是一首充满诗意和哲思的作品。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诗人不仅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幅动人的自然画面,更是借助这些画面传达了自己对生活、自然和理想的思考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