巀嵲云门㠗,萧条下寺湾。
鹫曾迁旧岭,龙尚护雄关。
翠甓围禾黍,荒台尽草菅。
劫灰何处认,金布满空山。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的作品,是他游历四川时所作。诗中描写了四川的山川、田野和古寺等景象,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译文:
巍峨的云门山高耸入云,萧条的下寺湾景色凄凉;
曾经有过的寺庙已经迁移到其他地方,而龙王仍然守护着这座雄关;
翠绿的砖瓦围绕着禾黍,荒芜的台上长满了野草。
劫难的灰烬在哪里还能辨认出来?金碧辉煌的大佛像遍布在空山之中。

注释:
巀嵲(yǎn jué):山势险峻,高耸入云。
㠗(wěi):山峰。
下寺湾:地名,位于今四川省彭州市境内。
鹫(jiù):指传说中的鹫鸟,这里泛指寺庙。
迁旧岭:指寺庙迁移到其他地方。
护雄关:指守护着雄伟的关隘。
禾黍(shǔ):稻谷和黍米,泛指庄稼。
荒台:荒废的台阁。
草菅(jiān):野草。
劫灰:指灾难后的残骸。
何处认:哪里能识别。
遍:到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四川游览时的所见所感。首句“巀嵲云门㠗,萧条下寺湾”描绘了壮丽的云门山和萧条的下寺湾的景象。第二句“鹫曾迁旧岭,龙尚护雄关”则描述了寺庙迁移和龙王守护雄关的情景。第三句“翠甓围禾黍,荒台尽草菅”进一步描绘了周围的环境,以及荒废的台阁被野草覆盖的情景。最后一句“劫灰何处认,金布满空山”则表达了诗人对灾难后残骸的感慨和对金银珠宝遍布的空山的思考。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历史的深沉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