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浦歌难断,东山望转亲。
素丝方荐璧,斑鬓已如银。
据地凭方朔,将车共买臣。
谁怜千里骥,垂老入风尘。

《北征二首其一》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创作于安史之乱爆发的第二年,即唐至德二年(757)八月。此诗是杜甫在从凤翔到鄜州探家途中所作,叙述了一路见闻及到家后的感受。全诗以赋为主,兼用比兴,表现了宏大的历史内容,显示出诗人在诗歌艺术上的高超才能和浑熟技巧。

“南浦”一词通常指代南方渡口或水边,而“歌难断”则描绘了离别之情的深沉。南浦与东山相对,分别象征着诗人所处之地和内心的向往。这里,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朋友的深深怀念以及对未来归途的期盼。

“素丝方荐璧”中的“素丝”比喻纯洁无瑕的美德,“璧”则是古代珍贵的玉器,用以象征珍贵之物。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虽身在逆境之中,却仍然保持高尚品德和追求正义的精神。

“斑鬓已如银”中的“斑鬓”指的是年岁渐长,“银”则暗示了岁月的无情。这里的白发如同银色,既形容了时间的流逝,又隐喻了人生的沧桑和衰老。诗人以此表达了自己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时光易逝的无奈。

“据地凭方朔”一句中,“方朔”指的是汉代文学家东方朔,以其机智幽默闻名。诗人通过提及方朔,可能是在表达自己在困境中依然保持着乐观的态度和应对世事的智慧。

“将车共买臣”中的“买臣”指的是西汉时期的大臣买次,以其清廉著称。诗人可能借此表达了自己对政治清廉、为民请命的政治理想的追求。

“谁怜千里骥”一句中,“千里骥”指的是杰出的千里马,象征着人才。然而,诗人在这里发出了疑问,表达了对那些才华出众但遭遇困境的人才的同情。

“垂老入风尘”中的“风尘”指的是社会动荡、战争纷扰的环境。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年事已高,仍被迫卷入战乱之中的无奈和悲凉。

通过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我们可以看到杜甫在这首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复杂而深刻。他不仅描述了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情感波动,还展现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患意识。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充满了深刻的哲理意味,是杜甫诗歌创作的佳作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