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下吟初惯,庐江客已残。
惊心陪祖帐,违例入句栏。
结组当年迈,遗鞭在夜阑。
有田锄未得,何处问倪宽。

《洛下吟初惯,庐江客已残》是明代诗人毛奇龄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在洛阳(洛下)的生活经历和心境变化。下面将逐句解释这首诗的诗句,并给出相应的注释与赏析:

  1. 诗句解析
  • 洛下吟初惯:“洛下”指的是洛阳,“吟初惯”表达了诗人对这座城市的熟悉和习惯。
  • 庐江客已残:“庐江”即今天的江苏、安徽一带,“客已残”反映了诗人对这一地域生活的不舍和留恋。
  1. 译文
  • 洛下吟初惯,庐江客已残:洛下的生活我已习惯,庐江的客人我已成年老体衰。
  • 惊心陪祖帐,违例入句栏:心中惊恐陪伴着祖上的灵帐,违反规定进入了禁止的区域。
  • 结组当年迈,遗鞭在夜阑:年老体衰地组织当年的经历,遗留下来的马鞭还留在深夜的时候。
  1. 赏析
  • 洛下吟初惯:诗人通过“洛下吟初惯”表达了自己对于洛阳这个城市深深的情感,不仅仅是对其地理位置的描述,更是一种文化和历史的沉淀。洛阳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都城,承载了许多文化和历史的记忆,诗人在这里的生活体验,让他对这些记忆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 庐江客已残:这里“庐江”可能是指诗人曾经居住或者游历的地方,而“客已残”则透露出诗人对于过往生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诗人在这里度过了一段时光,现在虽然已经离开了,但那些回忆仍然深深烙印在他的心中。
  • 惊心陪祖帐,违例入句栏:这句诗中的“惊心”表达了诗人对于祖先的尊重和敬畏,同时也体现了他对规矩和传统的坚守。这种敬畏和坚守,使得诗人能够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自己的道德底线和原则。
  • 结组当年迈,遗鞭在夜阑:这里的“结组当年迈”可能是指诗人在晚年依然保持着对过去的回忆和思考,而“遗鞭在夜阑”则形象地描绘了他深夜还在思考的情景。这种坚持和执着,使得诗人即使在晚年也能够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毛奇龄的这首《洛下吟初惯,庐江客已残》不仅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也表达了他对生活、历史和未来的深刻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毛奇龄的艺术成就及其背后的思想情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