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无一事慰相知,占住桃源亦颇宜。
诗债屡稽明月夜,酒缘偏误好花时。
频收静致留春雨,忽发新思寄柳枝。
却讶渔人焉得到,遂令鸡犬也生疑。
注释:
仲春日友人招饮不赴:仲春,即春季。友人招饮,即邀请饮酒。不赴,不去。
并无一事慰相知,占住桃源亦颇宜:没有一件事可以安慰彼此的相知,占据着桃源也相当适宜。无一事,即没有一件事可以安慰彼此的相知。桃源,即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理想境界。占住桃源,指占据这个理想的境界。
诗债屡稽明月夜,酒缘偏误好花时:多次拖欠了诗歌之债,在明月的夜晚;酒的缘分偏误,在美好的时节。稽,拖欠,拖延。
频收静致留春雨,忽发新思寄柳枝:频繁地收拾起宁静的心情去留住春雨,突然产生了新的想法寄给柳枝。频收静致,频繁地收拾起宁静的心情。
却讶渔人焉得到,遂令鸡犬也生疑:竟然惊讶渔夫怎么能得到它,连鸡和狗都开始怀疑。焉得到,怎么能得到?焉,代词,何等。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组诗作品。全诗以诗人对友人不赴宴的感慨为线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及自己内心的矛盾和纠结之情。
首联“并无一事慰相知,占住桃源亦颇宜。”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切关心和牵挂,以及自己内心的矛盾和纠结之情。诗人并没有因为不能陪伴朋友而感到愧疚,反而觉得能够与朋友共度时光是一种难得的幸福。这种豁达和乐观的心态令人感动。
颔联“诗债屡稽明月夜,酒缘偏误好花时。”这两句则通过写诗人自己的感受来表达自己对友情的珍视。诗人说自己因为欠下了太多的诗债而在明月之夜无法入睡,而因为与朋友饮酒的机会被错过而感到遗憾。这种对于友情的执着和珍惜,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真诚和善良。
颈联“频收静致留春雨,忽发新思寄柳枝。”这两句则是诗人对于春天的美好时光的感受。诗人说自己频频收拾起宁静的心情去留住春雨,而突然产生了一种新想法要寄给柳枝。这种对于春天美景的感叹和赞美,展现了诗人内心对于生活的热情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尾联“却讶渔人焉得到,遂令鸡犬也生疑。”这两句则表现了诗人对于生活中一些琐碎事物的看法。诗人惊讶于渔夫怎么能得到那株柳树,连鸡和狗都开始怀疑。这种对于生活的琐碎事物的关注和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深入理解和感悟。
这首诗是一首充满真情实感的作品,通过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对于春天美景的感叹以及对生活中的琐碎事物的关注,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趣味,值得我们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