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外苍茫势,神龙且寄髯。
困方嗟褐短,人岂藉泉廉。
善爱知珍鼎,需调用作盐。
呈身原不惯,应合与时潜。
【注释】:
隩草戊戌:即1654年,清顺治十五年。
仲冬:农历十二月。
和韵:应诗题要求作诗。
其八:是第8首。
“门外苍茫势”,门外苍茫的形势。
“神龙且寄髯”,神龙暂且借住龙须。形容人暂时寄居在他人处,暂时依附于某人。
“困方嗟褐短,人岂藉泉廉?”困窘之人才会感叹衣服破旧,贫穷之人怎能依赖泉水生活?
【赏析】:
《隩草戊戌》是清代诗人顾梦游所作的一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异乡为客的孤独寂寞之感。这首诗以咏物起兴,借“神龙”喻自己。开头两句点明时值仲冬,外有苍茫之景,内怀羁旅之思。中间四句,写自己的处境:既无依傍(没有靠山、门路),又无长技,只能寄居他处,依靠别人;而自己又贫困如洗,不能自立,更不能像神龙那样腾空驾雾,遨游四海。末两句,归结题意,点出主旨。全诗用比寓情,托物起兴,含蓄蕴藉。
首联“门外苍茫势,神龙且寄髯。”写景抒情。“苍茫”二字描绘出一种辽阔苍莽的景象。“门外”指代诗人所居之地,“苍茫”,则表明诗人心境亦如这无边无际的旷远景象般渺茫无着。颔联“困方嗟褐短,人岂藉泉廉?”直抒胸臆。“嗟”,叹词,表示慨叹;“廉”,通“怜”,怜惜之意。“人岂藉泉廉”一句,诗人自比为贫者,说自己虽然身处异地,却无法依靠他人的恩惠来度日,反而要遭受别人的怜悯。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当时的生活处境和心境。
颈联“善爱知珍鼎,需调用作盐。”承上启下,过渡自然。“善爱”意为喜欢,喜爱;“知珍”意为珍惜,珍视;“鼎”指古代烹饪用的锅;“盐”指的是调味品。这两句诗意为:喜欢珍贵的鼎器,需要调用作盐。这是诗人对前两联的概括与总结。通过这两句话,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生活的感慨和对命运的无奈。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在异乡为客的生活状态。
尾联“呈身原不惯,应合与时潜。”收束全诗,寓意深远。“呈身”指展示自己的才华或能力;“原不惯”表示自己从未习惯这种状态;“应合”意为应该;“与时潜”则表示顺应时势,保持低调。这两句诗意为:原本不习惯这种状态,应该顺应时势,保持低调。这是诗人对整个诗歌的总结与升华。通过这两句话,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命运的无奈和对生活的感悟。
整首诗通过对神龙、褐衫、盐等意象的运用,以及诗人自身的身世遭遇和思想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在异乡为客的孤独与无奈,以及他对于命运的深刻思考和对生活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