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院荒凉极望迷,女墙䫋处绿杨低。
庭馀鸟雀衔金粟,瓦散鸳鸯覆玉鎞。
桃叶一江环巷北,莫愁两桨去城西。
当年多少阳台雨,化作浮云何处携。
过旧院和陈宪副作
诗中描绘荒凉旧院,女墙翠绿映衬下,绿杨低垂;庭余鸟雀衔金粟,瓦散鸳鸯覆玉𫔇。桃叶一江环巷北,莫愁两桨去城西。赏析:
诗词原文
旧院荒凉极望迷,女墙䫋处绿杨低。
庭馀鸟雀衔金粟,瓦散鸳鸯覆玉鎞。
桃叶一江环巷北,莫愁两桨去城西。
当年多少阳台雨,化作浮云何处携。
注释解析
旧院荒凉:“旧院”指曾经繁荣的庭院,“荒凉”表示已无人居住或被废弃。这里描绘了一个破败、人迹罕至的景象,给人一种荒凉寂寞的感觉。
极望迷:用来形容视线所及之处,一片混沌,难以辨清方向。
女墙䫋处:指的是古代建筑上的矮墙部分,通常用于防御敌人。这里的“䫋”可能是指墙上的装饰物或结构。
绿杨低:形容绿杨树因风而摇曳,仿佛低垂着头。这里的“低”字既形容了杨柳随风轻摆的姿态,也暗含了对过去繁华的怀念。
鸟雀衔金粟:鸟儿在觅食时嘴里叼着金黄色的小颗粒,这里可能是稻谷或其他谷物。这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期待。
瓦散鸳鸯覆玉𫔇:形容屋瓦破损严重,导致鸳鸯(一种水鸟)只能趴在破碎的屋顶上。这反映了环境的恶劣和岁月的沧桑,也暗示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
桃叶一江环巷北:“桃叶”可能指代某种植物或地名,“一江”指的是贯穿城市的河流,“环巷北”则表明这条河流环绕着城市的老街区。这里描绘了一条蜿蜒流淌、风景如画的河,为古老的城市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同时,诗人通过这种描写,表达了对家乡的深厚感情,以及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珍视。
莫愁两桨去城西:这句诗意味着莫愁在离开这座古城之前,要乘坐两只木船划向城西。莫愁在这里是虚构的人物名称,她代表着那些离别故土、踏上新旅程的人们。这里的“两桨”象征着别离,而“去城西”则可能暗示了新的开始或冒险。诗人通过这一场景,传达了一种离别的情感,同时也表达了对未知未来的向往和期待。此外,这句诗还运用了谐音手法,将“莫愁两桨去城西”巧妙地与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相呼应。这种跨时代的艺术表达方式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意境,也使得读者能够在不同朝代之间进行文化的交流和共鸣。
阳台雨:指的是中国古代传说中夫妻分离的情景,常用来象征爱情的悲剧。这里可能借用了古代诗词中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感慨和对逝去美好的怀念。
化作浮云何处携: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曾经的美好如同天空中的浮云,最终会消散在天际,难以追寻。这既是一种哲理性的思考,也是一种对无常命运的哀叹。它提醒人们珍惜当下,把握眼前的机会和美好时刻。
翻译
在这段历史的长河中,一座座古院静默诉说着往昔的辉煌,而今只剩断壁残垣,见证时间的无情。昔日的绿杨树下,鸟儿欢歌,如今却只有空寂回响。那曾经的桃花渡口,如今只剩下流水潺潺,似乎在诉说着一段段往事。
诗评
此诗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座古院的历史变迁,从兴盛到荒废,再到最终的遗忘。诗人通过对细节的精心雕琢,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与生命的短暂性。语言优美,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和思考。这首诗不仅是对过去的怀旧,更是对未来的期许,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