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发平原鸡未号,平明渡马德州壕。
天衔白气东开早,水接黄河北去高。
雾里旌竿摇客骑,风前钲鼓动官艚。
当年戎马经临地,欲勒遗闻惜佩刀。
【注释】
晓发:黎明时分出发。平原:指黄河以北地区。鸡未号:鸡没有报晓,天还没有亮。平明渡马:黎明时过河骑马。德州:今山东德州。壕:古代的城防工事。衔:吞入。东开早:早晨出现在东方。水接黄河北去高:河水与黄河平行流向远方,地势较高。雾里旌竿摇客骑:旌(jīng)旗在雾中摇曳,客骑即旅人骑着马。风前钲鼓动官艚(háng chuí):军船上的钲鼓声随风而动。当年戎马经临地:当年是战争频繁的地方。想勒遗闻惜佩刀:想留下传扬的事迹来珍惜这把佩剑。
【赏析】
此诗作于乾道二年(1166年),作者当时任建昌军司户参军,正在德州治所建昌(今山东禹城市)任县尉,这首诗是作者到德州上任后所作。
首联写诗人凌晨离开平原,黎明渡河。“鸡未号”点出时间;“平明渡马”交代地点和活动。“鸡未号”,说明天色尚暗,鸡还未打鸣,说明时令还在寒冬,人们还在被窝里睡觉,天还没亮。“平明”,说明太阳刚刚升起,但还没有完全出来;“渡马”,表明诗人要过河,骑马过河,说明诗人当时还没有坐轿子或骑马等交通工具过河。从“鸡未号”和“平明渡马”可以看出,此时正值冬至以后,春分以前,天气很冷。
颔联写诗人过德州后所见之景。“天衔白气东开早”句写天空中的云彩,这是日出时的景象。古人认为日出于东方为吉兆,所以诗人说天衔白气向东开,说明诗人对前途充满了希望。“水接黄河北去高”句写大河,诗人说河水与黄河平行流向远方,地势较高,这说明了诗人对德州一带地理环境的熟悉。“东开早”和“北去高”两句都是写自然景色,而且都是用名词性词组来修饰动词,这在宋诗中是很少见的。
颈联写诗人过河时的所见。“雾里旌竿摇客骑”句写旌旗在雾中摇曳的情景,“客骑”指旅人骑着马。“风前钲鼓动官艚”(háng chuí)句写军中的战鼓声随风而动。“旌”是古代军队指挥用的旗子,这里指军旗。“旆”(pì)是古代军队用来指挥的旗帜,这里也指军旗。“客骑”指旅人,“艚”指船。这两句写军队出征时的景象。这一句写行军途中所见,下一句写军队过河时所见。“旌竿”、“客骑”是名词,“旌”、“麾”是动词,这两句都是名词性词组来修饰动词,在宋诗中也是很少见的。
尾联写诗人在德州任职的感受。“当年戎马经临地,欲勒遗闻惜佩刀。”诗人说当年是战争频繁的地区,现在在这里任职,想到将来可能会留下许多传说来,真是可惜那把佩刀。“戎马”指战争,“经临地”指曾经经过这里,“勒遗闻”指留下记载,“惜佩刀”指爱惜这把佩刀。这两句既是对当时形势的一种概括,也是对个人命运的一种感慨。
这首七律写得很有特色,一是语言简洁,二是意象新颖,三是手法多变,这些都值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