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节膺南服,驱车转介州。
百年方外辟,六十薛城侯。
岸帻开金锁,移床泛玉舟。
刀传王览佩,琴向子牙求。
渭幕绯鱼晓,汾关白雁秋。
芦花生九月,三节为公留。
【注释】
授节:授官。膺:承,承受。南服:南方地区。转介州:从介休转至汾州。百年:指年老。辟:通“避”,避居、隐居。薛城侯:指董锡,他曾任薛州刺史。岸帻(fù zé):把头巾斜插在帽子里。开金锁:打开金锁以表示喜庆。移床泛玉舟:将船移到水中以示庆祝。刀传王览佩:指王览被赐给一把宝剑作为礼物。琴向子牙求:指向吕尚(即子牙)学习音乐。渭幕绯鱼晓:早晨在渭水之畔观赏彩虹。绯鱼:彩虹,这里用作地名,指渭州。汾关白雁秋:秋天时在汾州关欣赏大雁飞过。汾关:古关名,在今陕西省北部,是黄河与汾河交汇处的重要关口。芦花生九月:芦笋在九月开花。三节为公留:指你到任后能留下好名声。三节:指三年。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赠给友人的。诗中写景抒情,既赞美了友人的德才,又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的敬爱之情,语言清新自然,富有情趣。
首句开门见山地点出“授节”二字。意思是说,我被朝廷任命为某地的长官。“授节”,即授官,授予某种官职。这一句点明题旨,概括了全诗的主要内容。
次句交代了授官后的主要活动,那就是“驱车转介州”。“驱车”是说乘车去上任,“转介州”则说明要去的地点。介州,唐属河东道,治所在今山西介休县。这两句交待了董司马即将赴任的地点和时间,同时也透露出了诗人对他的期望。
三、四两句紧接上句,进一步描绘董司马赴任的情景。一个“百年”字,表明董司马已经高龄;一个“六十”字,表明董司马正当壮年。这两个数字的使用,既表明了他已经历了漫长岁月的历练,也表现了他正值盛年的风采。“方外辟”,即避居、隐居。这是董司马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对他即将开始的新的生活的期待。“薛城侯”是指他在薛州任内所做的贡献。
“岸帻开金锁,移床泛玉舟。”岸帻,古代的一种头饰。金锁:用金制作的锁链。这里用以比喻高官厚禄,因为金锁象征着权力和地位。“移床泛玉舟”,泛,泛舟于水面。玉舟,用玉制成的船桨。这两句描绘了董司马上任后的喜悦心情。他不仅获得了高官厚禄,而且还要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
接下来五、六两句,诗人转而写董司马的学识和才能。“王览佩”和“子牙琴”都是古代有名的典故。王览,春秋时代晋国的大夫,有才华而不受重用。后来他得到了一把宝剑,就把它献给了自己的好友王武子,并告诉他:“吾闻辅车相依,唇亡齿寒,愿以采邑予汝。”子牙,吕尚(姜尚)的字。相传他是周文王访贤时得到的人,曾辅佐武王灭商有功。后来他被召至朝,封于营丘(今山东临淄),号太师。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董司马像王览一样具有高尚的品德,像吕尚一样拥有高超的才能。
第七、八句,诗人进一步描绘了董司马上任后的生活场景。“渭幕”,指渭州的官邸或者住所;“绯鱼晓”,指渭州一带的美景;“汾关白雁秋”,指汾河流域的景色。这三句描写了董司马在任期间的所见所闻。
最后两句,诗人再次表达他对董司马的敬慕之情。诗人认为,董司马在任期间一定会留下美好的声誉。“三节”指的是三年时间,意思是如果在这三年时间内能够做出一些成绩的话,那么他的声誉就会流传百世。“留”,是留下来的意思,即留下好名声的意思。这两句既总结了全诗的内容,也为结尾做了铺垫。
全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受人尊敬和爱戴的人物形象,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敬意和祝福。同时,诗中也流露出了诗人自己的志向和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