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木蔽荒村,众禽晨夕啼。
勿疑太啁嘲,一一中良规。
鹧鸪阻我出,似嫌路险巇。
苦口未及已,竹鸡复如之。
架犁何处来,相诫勤东菑。
县吏严催科,力作诚难迟。
提壶则不然,导我访酒旗。
一醉销烦忧,劝饮理亦宜。
是间无佳客,聒耳多群迷。
试译众禽言,欣欣欲忘疲。
出处固细事,渊明乃吾师。
且从课农暇,先和饮酒诗。

【注释】

禽言:即《禽言诗》,是晋代大诗人陶渊明所作,内容为农人与鸟的交谈。

丛木蔽荒村:树木茂密,遮盖了村庄。

众禽晨夕啼:各种鸟鸣叫的声音从早到晚都在回响。

勿疑太啁嘲:不要怀疑我说话太尖刻。

一一中良规:一一点出了我的良规。

鹧鸪阻我出:鹧鸪阻止我出去。

似嫌路险巇:似乎嫌路途崎岖不平。

苦口未及已:苦口劝说还未说完。

竹鸡复如之:又像竹鸡一样发出叫声。

架犁何处来:架在田间的犁是什么来的?

相诫勤东菑:互相告诫要勤劳耕作。

县吏严催科:县官严厉催促赋税。

力作诚难迟:努力劳作实在不易。

提壶则不然:提着酒壶却不同一般。

导我访酒旗:引导我去探访酒家。

一醉销烦忧:借饮酒消解烦恼和忧愁。

劝饮理宜然:劝人们饮酒是有道理的。

是间无佳客,聒耳多群迷:这里没有好客人,嘈杂声音多是一群迷糊之人。

【赏析】

此为一首田园诗,描写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的一个清晨,他听到鸟儿们欢快地歌唱,便向它们提问,得到的回答却是农事的辛勤劳动、赋税的繁重,最后以“劝饮”结束全诗。全诗语言平易质朴,生动有趣,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对农民劳动艰辛的同情和理解。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田园牧歌般的画面,展现了一个宁静、和谐、美好的乡村生活场景。诗人通过与鸟儿的对话,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农村社会的风貌和农民的生活状态。

在这首诗中,诗人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鸟儿们赋予了人类的情感和语言。这种写法既增加了诗歌的艺术魅力,也使得诗歌更加贴近读者的心灵。同时,诗人还通过对鸟儿们歌声的描绘,表现出它们欢快、自由的生活态度,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和生机勃勃的气息。

这首诗还体现了诗人对于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通过与鸟儿们的交流,诗人表达了对农民劳动辛苦、赋税沉重的担忧和同情。这种关注民生、关心社会的态度,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更深层次的意义和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