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文先生读尚书,客来有鸟尝衔鱼。
花间促坐绛帐舒,不须归去河汾庐。
当时献赋夸子虚,十年丐卒将公车。
我今相遇沈子墟,春风冉冉吹衣裾。
莫嫌高论与众殊,此间已是张融居。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颀所作,描述了广文先生与张学博的相遇以及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 广文先生读尚书,客来有鸟尝衔鱼。
- “广文”是指官舍名,古代读书人称馆为“学”,而学者则称之为“儒”;“尚书”是儒家经典之一的《书经》的总称;“客来”指客人来访;“有鸟衔鱼”比喻客人像鸟儿一样带来好运。
- 注释:广文先生的学问深厚,就像尚书中的篇章一样博大精深。他像一位客人一样来访,带来了如鱼得水般的好运。
- 花间促坐绛帐舒,不须归去河汾庐。
- “花间”指的是庭院中花木扶疏的一角;“绛帐”是一种红色帐子,这里借指广文先生的住所;“河汾庐”是地名,可能是指广文先生的家乡或者他的故居。
- 注释:在花丛中促膝而坐,就像坐在一个宽敞舒适的帐篷里,不必回到河汾的家中。
- 当时献赋夸子虚,十年丐卒将公车。
- “献赋”是指古代的一种考试科目,考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篇赋文;“子虚”是战国时期楚国的文学家宋玉的代表作《子虚赋》中的一个虚拟的国家名称;“乞卒”是指放弃仕途,追求学问;“公车”是指政府提供的交通工具,用于官员出行。
- 注释:曾经在科举考试中夸耀自己的才华,但最终放弃了仕途,追求学问。
- 我今相遇沈子墟,春风冉冉吹衣裾。
- “沈子墟”是一个地名,可能是广文先生居住的地方;“春风”是指春天的微风;“冉冉”是缓慢的样子。
- 注释:现在与你再次相遇,春天的微风吹拂着我的衣服。
- 莫嫌高论与众殊,此间已是张融居。
- “高论”是指高深的见解或言论;“众殊”是指与众不同的观点;“张融居”是诗人自谦之语,表示自己在这里已经算是高人一等了。
- 注释:请不要嫌弃我的见解与众不同,因为这里已经是张融居住的地方了。
赏析:这首诗以“广文先生歌赠张学博”为题,通过描绘广文先生对张学博的赞美和两人的深厚友谊,展现了古代文人之间的交往和情感。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形象和典故,如“客来有鸟衔鱼”、“绛帐舒”等,既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又增添了诗歌的意境。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古诗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