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南城上晓鸦啼,王粲宅傍春燕飞。
故人千里一相见,越布单衣白如练。
春阳艳艳汝水边,桃花树树郡亭前。
清明初看秋千戏,上已还吟芍药篇。
自怜荡子多离别,爱汝中原遍车辙。
彩笔能图五岳游,金丹自受三茅诀。
伊昔相逢淮水头,酒酣同过谢家楼。
今来重忆当年事,把手金樽泪欲流。
汝南郡亭饮次赠谭八吉纬
汝南城上晓鸦啼,王粲宅傍春燕飞。
故人千里一相见,越布单衣白如练。
春阳艳艳汝水边,桃花树树郡亭前。
清明初看秋千戏,上已还吟芍药篇。
自怜荡子多离别,爱汝中原遍车辙。
彩笔能图五岳游,金丹自受三茅诀。
伊昔相逢淮水头,酒酣同过谢家楼。
今来重忆当年事,把手金樽泪欲流。
注释:
汝南郡亭:指东汉末年汝南郡的一个官员的亭子。饮次:饮酒时作诗。谭八吉纬:谭嗣同的朋友,姓谭名八吉纬。
汝南城上晓鸦啼:汝南城上的乌鸦在晨光中叫个不停。王粲宅傍春燕飞:王粲的住所旁边有燕子飞翔。王粲:东汉末年的文学家、政治家,字仲宣,山阳郡高平县(今山东邹县西南)人。
故人千里一相见:老朋友相隔千里才能相见一次。越布单衣白如练:穿着越地产的粗布衣服,洁白如练绸。
春阳艳艳汝水边:春天温暖的阳光照耀在汝河岸边。桃花树树郡亭前:桃花盛开,满园春色,就在太守的官邸门前。
清明初看秋千戏:清明节那天刚玩起秋千游戏。上已还吟芍药篇:上巳节那天还吟咏着芍药花的诗篇。上巳节:古代节日之一,在农历三月初三。
自怜荡子多离别:自己怜惜那些在外漂泊的游子多离多别。荡子:流浪在外的人。
爱汝中原遍车辙:热爱你美丽的中原大地到处布满了车辙。
彩笔能图五岳游:用五彩的笔描绘出五岳的风光。彩笔:彩色的画笔。
金丹自受三茅诀:用丹砂炼成金色的丹药自己学会了三茅仙术。三茅:传说中的仙人名,这里指道教的三位神仙。
伊昔相逢淮水头:从前我们曾在淮水之滨相遇。伊:他;昔:过去;淮水头:淮水入江的地方。
酒酣同过谢家楼:酒喝得正高兴时一起经过谢氏家族的楼阁。
今来重忆当年事:如今我重新想起当年的事情。
把手金樽泪欲流:握着手中的金杯眼泪就要流出来了。
赏析:
此诗是一首送别诗,写友人远行时的依依不舍之情。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和巧妙的构思,将离别之情渲染得淋漓尽致。全诗感情真挚,语言生动,形象鲜明,情景交融,令人回味无穷。
首联写景抒情,为下文写别作铺垫。“汝南城”二句,点明送别的地点是在汝南郡亭。“故人”二字领起后文,说明送别之人与被送者都是朋友。这两句是说,早晨在汝南城的城楼上听到乌鸦的叫声,看到王粲宅旁的燕子在空中飞舞。王粲是著名的文人,他的《登楼赋》中有这样一句话:“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这里的“故人”指的是作者的朋友谭八吉纬。“越布”二句,进一步描写了送别的环境。这里所说的“越布”,是指越地出产的一种细绢,颜色洁白如同练帛一般。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我的朋友穿着越地出产的细绢,洁白如练,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一样。这两句是对友人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颔联写情抒情,抒发了作者对朋友的深情厚谊。“春阳艳艳”二句,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天景象。“春阳”二句,描绘了春天阳光明媚的景象。“桃花”二句,描绘了桃花盛开的美丽景色。这三组意象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这里的“春阳艳艳”、“桃花树树”、“郡亭前”等意象,都表现了作者对朋友的深厚情感。而“春阳艳艳”一句,更是直接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深情厚意。这两句诗中的“春阳”、“桃花”等意象,不仅富有诗意,而且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它们象征着友谊的美好、纯洁和永恒。
颈联写情抒情,抒发了作者对朋友的思念之情。“清明初看秋千戏”一句,描绘了清明节那天人们欢度佳节的情景。“上巳节”一句,则描绘了上巳节那天人们赏花游玩的场景。这两句诗中的“秋千”、“芍药”等意象,不仅富有诗意,而且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它们象征着友谊的欢乐和幸福。而“清明初看秋千戏”、“上巳节”等意象,则更加突出了作者对朋友的思念之情。这两句诗中的“秋千”、“芍药”等意象,不仅是作者对友情的回忆,更是对人生美好的追求和向往。
尾联写情抒情,抒发了作者对朋友的祝福和祝愿。“自怜荡子多离别”一句,表达了自己的孤独感和无助感。“爱汝中原遍车辙”一句,则是对朋友的期望和祝福。这里的“车辙”指的是车轮的痕迹,象征着人生的旅途和经历。这两句诗中的“荡子”、“中原”等意象,都体现了作者对朋友的深深眷恋和祝福。同时,这也揭示了作者对友情的独特理解和感悟。这两句诗中的“车辙”意象,既是作者对友谊的赞美和歌颂,也是对自己人生经历的反思和总结。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使得整首诗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这首诗的语言优美生动,意境优美深邃,情感深沉真挚,是一首难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