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曾作淮阴游,伍胥庙傍寻酒楼。
此时酣饮鲜杂客,座上往往来王猷。
繁花当窗午云热,醉馀隔院听楚讴。
因之登堂拜献老,有若健柏凌嵩丘。
迄今廿载忆朋旧,梦回月出清淮流。
但闻市少已渐散,纵有亦复非黑头。
昨来徵车税城下,欲入不得烂两眸。
犹幸同馆尽相识,淮市三子居最优。
其中李生与王氏,实为羊邓深绸缪。
况当献老年七十,秩阁将复倾庶羞。
彦方高志但居里,逸少爱闲长泛舟。
那能侍杖效宪乞,一觞捧出丹霞浮。
长安雨歇鸿雁发,蓬池水落芙蓉秋。
千年碧藕欲揽寄,冻沈三挫成一瓯。
人生得岁贵适意,为我寄语且缩篘。
不信但看服彩者,在家亦已扶鸣鸠。
这首诗的作者不详,但根据诗的内容和风格推测,可能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
我们来看第一句“少年曾作淮阴游”,这是对过去的一个回忆,描绘了年轻时在淮阴的经历。淮阴是今天的江苏省淮安市,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文人骚客在此留下了足迹。
第二句“伍胥庙傍寻酒楼”,这里的“伍胥”是指春秋时期的吴国忠臣伍子胥,他因为被吴王阖闾杀害而流亡到楚国,后来成为楚昭王的大臣。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伍胥庙边寻找酒楼,可能是因为那里有美酒可饮,或者是因为那里有很多文人骚客相聚。
第三句“此时酣饮鲜杂客,座上往往来王猷”,这里的“王猷”可能是指王羲之,他是东晋时期的著名书法家、画家,与王献之并称“二王”。这句诗描绘了当时的宴会场景,人们畅饮畅谈,座上常常有文人骚客。
第四句“繁花当窗午云热,醉馀隔院听楚讴”,描述了宴会中的情景,窗外的花朵盛开,阳光明媚,而宴会正在进行中,人们在隔院听到楚地的音乐。
第五句“因之登堂拜献老,有若健柏凌嵩丘”,这句话的意思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宴会,所以诗人决定去拜访那位老者。这里用“健柏凌嵩丘”来形容老者的长寿和坚韧。
接下来的句子“迄今廿载忆朋旧,梦回月出清淮流”,诗人回忆起过去的朋友,他们曾经一起度过了二十年的时光,而现在只能在梦中回到那个清淮流的地方。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回忆和怀念。
最后两句“但闻市少已渐散,纵有亦复非黑头”,描述了市场的状况,虽然市场还在运行,但是已经逐渐衰落了,那些曾经繁荣的市场现在已经不再有人来往了。这句话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变迁和萧条。
整首诗通过对宴会的描述和个人经历的回忆,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展望。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变迁和人们的生活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