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琬璚是清代湘籍著名女词人。
字葆仪,号西泠,出生于清朝康熙年间的宁乡,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和词人,以其温婉的才情和婉约的词风而闻名。她的作品不仅体现了她的文学天赋,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女性的情感世界。
黄琬璚是清代湘籍著名女词人。
字葆仪,号西泠,出生于清朝康熙年间的宁乡,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和词人,以其温婉的才情和婉约的词风而闻名。她的作品不仅体现了她的文学天赋,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女性的情感世界。
【注释】 更漏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又名“忆多娇”、“秋夜月”。 睡起:醒来。 碧天澄:清澈的蓝天。 滴:滴落。 花外数声残笛:指在庭院的花丛外面传来数声断续的悠扬笛声。 金鸭冷:金鸭形铜制的水壶(古代计时器具)冷了。 玉屏空:屏风空荡荡。 满庭秋影重:庭中落叶堆积,显得沉重。 凤钗坠:凤钗(妇女首饰)掉落在地。 帘卷月光如水:窗帘卷起,月光洒在地上像水一样流淌。 罗袖薄:轻薄的衣袖。
【解析】 本词是一首咏物词,作者通过咏梳这一日常用品,来表现自己的审美观和审美情趣。这首词上片写梳的形制、材料和工艺;下片写梳的功用及使用情景。全词以梳为题,却从梳的制作工艺入手,细腻地描绘了它的精美。“犀象并檀”一句点明了梳子的材料和制作工艺,“修琢巧”三字则概括了其精湛的制作工艺。“掠遍香丝珂响细”,写出了梳理头发时的情景:用梳子轻轻梳理着头发,那细微的声音仿佛如同珂玉在击打一般
【赏析】 这首词是咏秋的名篇,以写景为主,抒发了作者羁旅漂泊中的孤寂之感。上片写秋声、写庭树、写蛩语、写西风、写残更。下片写帘垂、写院宇、写银灯、写芭蕉。全词意境清旷,音调凄婉,情致深细,耐人品味。 乍暖还寒秋欲暮。(注释:初暖和转寒,秋已近黄昏) 不断萧萧,万籁生庭树。(注释:萧萧落叶声不断传来;万籁,各种声音)(译文:秋声阵阵,庭院里的树也发出沙沙声) 寂寞莎阶蛩碎语。(注释
浪淘沙是中国古代一种诗歌的形式,通常用于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考。下面我将逐句解释这首诗: 节序忽惊心。 重九将临。 四时悲乐总由人。 若使椿萱今健在,佳节堪欣。 注释: - 节序:指节日或节气。 - 忽惊心:突然感到心惊。 - 重九将临:即重阳节即将到来。 - 四时悲乐总由人:意思是一年四季的快乐和悲伤都是由人决定的。 - 若使椿萱今健在:如果现在的长辈(椿树)还活着。 - 佳节堪欣
【注释】 1、醉花阴:词牌名,又名“秋蕊珠”。双调,六十字,上片五仄韵,下片四仄韵。 2、窗碧:青绿的窗户。 3、阴沉:天色昏暗貌;形容天空阴暗无光。 4、咽断:指声调低沉哀婉。 5、清商:即《清商曲》,是周朝时宫廷中所用的一种音乐。 6、树冷: 树木因风霜而凋零寒冷。 7、关城:关隘或要塞之地,泛指边塞。 8、摇落:落叶纷纷飘落之意。 9、残荒戍:残破荒芜的边防。 10、薄悻怨齐姬
良夜风来小院,遥天月到疏棂。 西江月:一种古词牌名,此处用来作为诗歌的标题。良夜:美好的夜晚。风来:微风拂过。小院:小巧精致的院子。遥天:遥远的天空。月到:月亮出现在窗棂上。疏棂:稀疏的窗户格扇。 相携姊妹且同行。 相携:一起走,相伴。姊妹:姐妹。且行:一起前行。 踏碎一庭花影。 踏碎:踏过,踩过之意,形容走路时声音很大。一庭:庭院。花影:花朵的影子。 细葛衫黏宿汗,轻罗扇扑流萤。 细葛衫
【诗句释义】 1. 柳外斜阳门掩,花间曲水桥通:描述的是一幅美丽的春日景色。斜阳映照在门外的柳树上,而门前的花丛中曲水流经。 2. 小亭西畔疏篱短,步屣尽从容:描写了一个宁静的角落,一个小亭子位于花园的西边,旁边是一段不长的栅栏。作者悠闲地穿行其中,显得十分从容。 3. 鸭唼浮萍声细,蜂黏落蕊香浓:描述了鸭子和蜜蜂在池塘边活动的景象:鸭子在水面上啄食浮萍,而蜜蜂则在花间采蜜。这些声音都很细微
注释: 1. 七娘子:《太平御览》卷九百四十一引《荆楚岁时记》云:“汉孝元皇后,名娥皇;舜妻,姓虞氏,常居长沙茶陵县尧山之洞霄宫。今湖南茶陵县西二十里,有舜妃庙。”又,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五“舜二妃”条亦载此事,谓舜南巡,崩于苍梧,二妃从者追至湘水,闻夫已死,乃哭以殉,自溺而死。事见《史记·五帝本纪》。唐人因事作诗,往往称颂其坚贞不渝之节操。唐李商隐《为女冠简吴彩鸾等》诗云:“天外彩鸾君有信
诗句释义与分析: 第一句:“霭薄烟昏添暝色。” - 注释: 薄雾笼罩,天空昏暗,增添了黄昏的暮色。 - 赏析: 此句描绘了一幅秋天傍晚的景象,薄雾和天色共同营造出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 第二句:“叫断归鸿,何处传书帛。” - 注释: 鸿雁在归途中发出叫声,但无法传达书信。 - 赏析: 通过比喻和拟人手法,诗人表达了对远方亲人或朋友的思念之情,鸿雁虽远行千里,却无法传递消息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李清照的《醉花阴·茉莉花》。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翠袖冰肌摇淡月。 万蕊艳晴雪,形容茉莉花的颜色和香气。 沆瀣滴花梢,点入茶瓶,绿乳浇铜叶,用沆瀣和绿乳来形容茉莉花的香气。 凉熏暝箔香清绝,形容茉莉花的香气在夜晚非常浓郁,几乎达到了无法形容的程度。 正倦梳妆发,描绘了作者在茉莉花香中懒洋洋地梳理自己的头发的形象。 偎枕梦醒时,玉颤葳蕤,丝纽珠毬缬
杨圻,初名朝庆,更名鉴瑩,又名圻,字云史,号野王,常熟人,年二十一,以秀才为詹事府主簿,二十七为户部郎中。 光绪二十八年(1902)举人,官邮传部郎中,出任英属南洋领事。 入民国,任吴佩孚秘书长,亦曾经商。 抗日战争爆发,居香港,病卒。 生卒年
许淑慧是清代的一位诗人,字定生,青浦人。她擅长绘画和诗歌创作,并且因其“适夫而寡,归而养母,以节孝称”的行为备受赞誉。 许淑慧的诗歌作品多以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内心情感为主。例如《昭君怨》中,她运用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深秋时节的凄美景象,表达了对离别之苦的深切感受。她的诗作不仅展示了个人的艺术才华,同时也反映了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社会风貌。
淸湖南醴陵人,字仙霞,号太一,笔名有辟支、屈魂,化名林士逸,。 光绪三十年(西元一九〇四年)年加入华兴会,次年留学日本,并加入同盟会。 回国後创办杂志,鼓吹反淸革命,遭淸廷通缉,亡日本。 萍浏醴起义爆发後,回国策应,在岳州被捕,入狱三年。 出狱後赴北京,主编《帝国日报》。 民国元年(西元一九一二年)初在上海参加民社,创办《民声日报》。 後赴广东任三佛铁路总办。 二次革命期间来沪,参与讨袁之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