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涛,原名陈锐,清代诗人
陈锐是晚清时期著名诗人,字伯涛,号袌碧,湖南武陵石公桥人。他的一生经历了从科举入仕到晚年归隐的变迁,其诗作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个人的情感体验。
陈锐出生于一个文人家庭,他的父亲春坞是一名读书人,也是谭延闿和谭延泽兄弟的塾师。这样的家族背景为陈锐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学习机会。少年时代的陈锐在父亲的教导下,诗歌创作已经颇有成就,甚至其父曾对门生谭延闿说:“吾诗不如吾儿,汝可为讲习”。
光绪十一年(1885),陈锐和他的父亲以拔贡的身份,同时被考选入京。这一历史事件标志着他开始进入更为广阔的社会舞台,并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文化精英。不久之后,陈锐出任了湘潭训导、桂阳州学正等职位,并在湖北学使赵尚辅、浙江学使李荫銮的门下担任学幕。这些经历让他的眼界得到进一步拓展,也为他后来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光绪十九年(1893),陈锐中举。随后,他在次年拣选知县加同知衔,候补江宁(今南京),充两江营务处提调。这些官职不仅提升了他的地位,也为他带来了更多接触官场的机会。
陈锐的一生虽然充满了仕途上的起落,但最终他选择了辞官归隐。62岁时,他在自己的故里病殁。这一选择表明了他对于官场名利的淡泊,以及对于自然山水和内心情感的追求。
陈锐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受到赞誉,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陈锐生平及其诗歌创作的了解,人们可以看到一个充满才情与情感的文人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