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珊英是清代的一位著名诗人。
字纬青,为江阴人,出生于清初,是青阳湖张瑜的次女。她的文学才能在幼时就已展露,廿岁时诗作已经结集,可惜她年仅三十便英年早逝。她的诗歌创作丰富多样,共有46篇诗文传世。
张珊英是清代的一位著名诗人。
字纬青,为江阴人,出生于清初,是青阳湖张瑜的次女。她的文学才能在幼时就已展露,廿岁时诗作已经结集,可惜她年仅三十便英年早逝。她的诗歌创作丰富多样,共有46篇诗文传世。
【注释】 花寒:指菊花。 枝冷:指树枝上的叶子因冷而萎落。 蝶倦:指蝴蝶疲倦,停歇在花朵上。 荷雕浥露衣:荷叶因雨水打湿而显得湿润。 石池新涨满:石头池塘里积水已经涨满了。石池,即石头做成的水池。 小径湿红稀:小路上被雨水淋湿了,红色的花瓣已经不多了。 无事教鹦鹉:没有事的时候让鹦鹉教说话。 闲庭昼掩扉:闲暇无事的时候,庭院的门也懒得去关上。 【译文】 菊花盛开,天气已经很冷,但花还是开放着
菩萨蛮 · 春夜 春山月皎银屏翠。鹧鸪香暖罗襦醉。一径落花低。露溥梅子肥。 苍筤摇懒影。斜倚蔷薇冷。随意拨金猊。流莺窗外啼。 注释: 1. 春山月皎银屏翠:春天的山峦上明亮的月亮照耀着银色的屏风,显得格外翠绿。 2. 鹧鸪香暖罗襦醉:鹧鸪的香气温暖了穿着罗襦(丝绸长袍)的人,让人醉倒在其中。 3. 一径落花低:一条小径上落满了花瓣,低垂而下。 4. 露溥梅子肥:露水滋润
【注释】 1. 浪淘沙:词牌名。 2. 细雨:小雨或微雨。 3. 终日:从早上到晚上,一整天。 4. 潮生:海水涨起,潮水上涨。 5. 黄鹂(yǐ):黄色的小鸟,也称为“莺”。 6. 却向枝头啼宛转:却指却反而。向:朝,向着。枝头:树枝上。 7. 唤醒春阴:唤醒了春天里阴暗的气氛。 8. 湘云:湖南长沙一带出产的一种云母石,白色。这里比喻晚霞。 9. 蛛儿:蜘蛛。 10. 百尺游丝黏落絮
【注释】 娟娟:洁白的样子。 玉颜:形容女子美丽,洁白。 亭亭:高耸直立。 照水窥妆:照着水面看自己梳妆打扮的容颜。 凌波弄影:穿着水袖舞动,映出自己的倩影。 天孙:织女星名。 凉夜:清冷的夜晚。 冰丝:指织成的衣服像冰一样凉爽。 桁(héng)晶帘:有花纹的帘子。 阑干:栏杆。 翠合藏珠:翠色和珍珠相配。 暗香:香气。 明珰(dāng):用珍珠做成的装饰品。 【赏析】
浪淘沙 花影正亭亭。卷上帘旌。素娥有意欲相亲。恁耐浮云时掩映,做弄阴晴。 碧落浪翻银。涌上江鳞。一庭春色不分明。安得好风吹散也,依旧冰轮。 注释: 浪淘沙:词牌名。 亭亭:高耸的样子,形容花影。 卷上帘旌:指收起了窗帘。 素娥:指月亮。这里指嫦娥。 恁耐:如此。 浮云时掩映:飘忽的浮云时而遮挡,时而又露出来。 做弄阴晴:玩弄天气,使人感到阴晴不定。 碧落:天空。 浪翻银:水波翻腾得像银子一样。
《满庭芳·蔷薇》 诗句释义: 1. “艳似调朱,娇如约粉” - 形容蔷薇花的颜色鲜艳,如同用朱砂调和而成,又如少女的肤色柔和。 2. “几枝袅娜迎风” - 形容蔷薇枝条柔美,随风轻轻摇曳。 3. “嫣然带笑,颜色有谁同” - 蔷薇在风中似乎带着微笑,其美丽之貌无人可比拟。 4. “粉蝶枝头时度” - 描述粉蝶飞落在蔷薇枝头的情景。 5. “花影下、积翠重重” - 蔷薇树的影子投在地上
菩萨蛮·春夜 柳丝轻漾纱窗影。篆痕低绕云屏锦。风细晚烟晴。奁开宝镜明。 玉阶堆湿翠。露腻花如醉。帘卷曲阑低。月移林影迷。 注释: 1. 柳丝轻漾:柳条轻轻摇曳,好像在水面上泛起波纹。 2. 纱窗影:纱窗的影子随风轻扬。 3. 篆痕:古代书写时留下的印迹,这里指印章。 4. 云屏锦:华丽的屏风,上面绣着云彩和锦绣图案。 5. 风细晚烟晴:微风拂过,使得天空中的烟雾变得清晰起来。 6. 奁开
浪淘沙 无事凭栏干。玉笛声闲。软红零落暗香残。不道春风馀几日,花已阑珊。 砌下落梅寒。怎忍频看。清池春水碧潺潺。一片随波何处去,能否重还。 注释: 浪淘沙(làng táo sā):词牌名。 阑干:栏杆。 玉笛声闲:比喻笛声悠扬、宁静。 软红:指胭脂等化妆品。 余几日:还有几天,即不多几日。 砌落:落在台阶上。 怎忍频看:怎能忍受频繁地看。 随波:随波逐流。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之作
水龙吟 · 纳凉 垂杨低蘸银塘,浮萍乍碎波纹细。一庭明月,满园清景,晚凉天气。石隙流泉,林梢坠鹊,微风徐起。看回廊曲曲,萧萧竹影,更深后、还凭倚。 注释:垂杨柳低垂地靠近银白色的池塘,水面上漂浮的浮萍忽然碎了,泛起细细的波纹。院子里洒满了明亮的月光,整个园林都沐浴在宁静的夜色中,夜晚的凉爽让人感到舒适。石头间的小溪潺潺流淌,树林里落下了喜鹊,微风轻轻吹过。看到回廊曲折蜿蜒
【解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首句点出时令,“烟”和“花”构成一幅水墨画,“云”和“树”构成一幅国画,画面清新宁静、意境优美;次句写秋色,“微风拂袖来”“秋燕穿篱去”,诗人以“微风拂袖”比喻秋风轻拂,用“秋燕穿篱”形象地描绘了秋天的景象;第三句写听觉,由视觉到听觉的转换,使读者仿佛听到秋雨声和秋声;第四句写秋雨,“桐叶洒秋雨”,将梧桐叶与秋雨联系起来,形象生动;第五句写环境,从听觉到环境的转换
陈锐是晚清时期著名诗人,字伯涛,号袌碧,湖南武陵石公桥人。他的一生经历了从科举入仕到晚年归隐的变迁,其诗作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个人的情感体验。 陈锐出生于一个文人家庭,他的父亲春坞是一名读书人,也是谭延闿和谭延泽兄弟的塾师。这样的家族背景为陈锐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学习机会。少年时代的陈锐在父亲的教导下,诗歌创作已经颇有成就,甚至其父曾对门生谭延闿说:“吾诗不如吾儿,汝可为讲习”。
张若霳是清代诗人。 字树堂,安徽桐城人。他的生平和作品反映了清代文人的生活与思想状态。张若霳的诗作在艺术性和思想深度上都有着不俗的表现。他的作品《蝘蜓鸣》描绘了秋日夜晚的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情感的抒发。《观音竹》这首诗则通过细致的笔触展现了观音竹的神韵和禅意,将读者引入了一个静谧而深远的意境之中
张珊英是清代的一位著名诗人。 字纬青,为江阴人,出生于清初,是青阳湖张瑜的次女。她的文学才能在幼时就已展露,廿岁时诗作已经结集,可惜她年仅三十便英年早逝。她的诗歌创作丰富多样,共有46篇诗文传世
张蠙(约796年-842年)是唐代诗人、才子,字象文。 字象文,是唐代清河(今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人。他的一生虽多次参加科举未果,但最终在昭宗乾宁二年(895年)中进士第,年近五旬才得偿所愿。他历任校书郎、栎阳尉、犀浦令等职,后因王建开国受封为膳部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