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曰:古之君子,善善而恶恶。人君不畜恶民,农夫不畜无用之苗。无用之苗,苗之害也;无用之民,民之贼也。锄一害而众苗成,刑一恶而万民悦。虽周公、孔子不能释刑而用恶。……故刑所以正民,锄所以别苗也。

译文:

盐铁论 · 后刑第三十四

大夫说:古代的君子,是喜欢善良的而厌恶邪恶的。人君不蓄养邪恶的民众,农夫不蓄养无用的苗。无用的苗是害处,无用的民是祸害。锄掉一个害处的众多苗就能长成,惩罚一个邪恶的众多民就会高兴。即使周公、孔子也不能释去刑罚而去用恶。……所以刑罚是用来治理人民的,锄头是用来区别苗的。

注释:

  1. 盐铁论:中国古代关于盐政、铁政的讨论与研究。
  2. 大夫:古代的一种官职名称,相当于现代的部长。
  3. 古之君子:古代有修养有德行的人。
  4. 善善而恶恶:喜欢善良而厌恶邪恶。
  5. 畜:蓄藏,保留。
  6. 农夫:指种田的人。
  7. 无用之苗:没有用处的庄稼或者植物。
  8. 苗:指庄稼或植物。
  9. 贼:危害,侵害。
  10. 锄:铲除,除去。
  11. 正民:治理人民,整顿人民的行为。
  12. 别:区分,辨别。
    赏析:
    《盐铁论》是西汉时期的一部重要著作,由董仲舒适任太中大夫主持辩论。这部书中收录了当时一些官员和学者对盐铁政策的讨论和建议,其中涉及了许多深刻的社会问题和道德观念。
    这首诗的作者可能是一位古代的学者或者政治家,他在诗中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即“善善而恶恶”。他主张人们应该喜欢善良而厌恶邪恶,因为这样才能真正地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他认为,人君不应该蓄养邪恶的民众,农夫不应该蓄养无用的苗,因为这样做会损害国家的利益和百姓的生活。相反,他们应该通过使用刑罚来治理人民,让他们明白善恶的区别,从而更好地为国家服务。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它告诉我们,真正的治理不仅仅是表面的功夫,更重要的是内在的修养和教化。只有当每一个人都能够明辨是非,知道善恶,才能形成一个真正和谐、有序的社会。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即重视道德教育和社会风气的培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