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诗句翻译与赏析
第1句: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注释:“北风”指的是寒冷的风,“卷地”意味着风力极大,可以掀翻地面的植被,“白草折”描绘了风力之大使得草原上所有白色的草都折断了。“胡天”是指北方的天空。“八月”通常指的是深秋或初冬,“即飞雪”说明此时天气突然变冷,下起了雪。
译文:北风猛烈到足以吹倒地上的白草,八月份的北方天空立刻飘起了雪花。
第2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注释:形容雪景如同春天的梨花盛开一般美丽。“忽如一夜春风来”比喻变化来得快且突然,好像一夜之间春风吹过,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千树万树梨花开”用来形容雪花覆盖的景象,就像成千上万的梨花在绽放。
译文:突然间,仿佛一夜之间春风吹拂,树上、地上到处是洁白的雪,好似千万朵梨花绽放。
第3句: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注释:描述了雪花落在室内的情景,“珠帘”指的是精美的帘子,“罗幕”是一种织有花纹的帷幕。“狐裘不暖锦衾薄”表达了由于外面天气寒冷,室内的人感到不够温暖,甚至连传统的狐裘和锦被也显得不够保暖。
译文: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进精美的帘子上,使挂帘的罗幕都被打湿,穿上狐裘也觉得冷,锦被又薄又透。
第4句: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注释:这里的“将军”和“都护”都是古代对高级军官的称呼,角弓和铁衣都是他们常用的装备,而“不得控”和“冷难着”则表明由于天气寒冷,这些装备难以使用,感觉寒冷难耐。
译文:将军们拉不开角弓,都护们的铁甲穿着也感觉冷得无法穿脱。
第5句: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注释:瀚海是指辽阔的沙漠或海洋,“阑干”意为高耸的样子,“百丈冰”指冰层非常厚,“愁云惨淡万里凝”形容天地之间弥漫着一种沉重的忧愁气氛,这种气氛似乎凝结成了一层厚厚的云彩,笼罩着整个天际。
译文:无边无际的大海岸边生长着百丈厚的冰,天地间充满了令人忧郁的气氛,万里皆是如此。
第6句: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注释:中军是军队中的重要部分,这里用来象征重要的聚会场所。“置酒”指的是摆放美酒准备招待客人。“胡琴琵琶与羌笛”分别代表来自不同地区的乐器,这里可能是为了庆祝归国客人的到来而准备的宴会。
译文:中军设宴款待归来的友人,胡琴、琵琶、羌笛奏响了欢庆的音乐。
第7句: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注释:“纷纷暮雪”描述的是傍晚时分纷纷扬扬的大雪,“下辕门”指的是军营的大门前,“风掣红旗冻不翻”中的“风掣”意味着强风,它把红旗吹得摇动但旗帜却未能翻动,表现出大风的威力。
译文:纷纷扬扬的大雪从傍晚开始纷纷落下,在营门前,强劲的寒风试图把红旗吹翻,但旗面纹丝不动。
第8句: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注释:轮台是地名,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门”是指通往轮台城的东门,“送君去”表示诗人在东门为即将离去的人送行。“去时雪满天山路”描述了离别时的雪景,满山都是雪,小路也被积雪覆盖,道路变得难以辨认。
译文:在轮台城东门外为我送别的您离开,那时大雪覆盖了整个山路。
第9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注释:山路曲折回环,诗人看不见您的踪影,只留下雪后留下的马蹄印。
译文:山路蜿蜒曲折,看不到您的身影,只有雪地上留下的马走过的痕迹。
诗歌总结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北风席卷、雪景如画的壮阔场景。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人物心理的刻画,表现了送别友人时复杂而深沉的情感。整体而言,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情感层次,展现了唐代诗人对于边塞生活的真实感受与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