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岭松声落日秋,千枝万叶风飗飗。美人援琴弄成曲,写得松间声断续。
声断续,清我魂,流波坏陵安足论。美人夜坐月明里,含少商兮点清徵。
风何凄兮飘飘,搅寒松兮又夜起。
夜未央,曲何长,金徽更促声泱泱。何人此时不得意,意苦弦悲闻客堂。

【注释】

①西岭:指西岳华山。松声落日秋,指秋天傍晚的松林中传来阵阵松涛声。千枝万叶风飗飗:指风吹过千枝万叶的松林发出的声响。

②美人:指诗人。援琴:弹奏古琴。弄成曲:即“弄为曲”,把弹奏古琴的动作化为曲调。写得松间声断续:意即弹得松林中的松涛声断断续续、时断时续。

③流波坏陵:水波冲击山陵。安足论:又怎能用它来谈论呢?

④夜坐月明里:晚上在明亮的月光下坐着。含少商兮点清徵:指弹琴时左手按着少商,右手拨弦发出清徵的音调,好像含着哀怨似的。

⑤凄凄(qīī):形容风雨声凄凉。飘飘:随风飘荡的样子。夜起:指风雨之声随着夜色的降临而渐渐停歇。

⑥未央:夜深了。曲何长:曲调多么悠扬绵长。金徽:指古琴上用以调节音高的金属装饰。更促声泱泱:意即弹奏的曲子更加急促激越。泱泱,形容声音洪大。

⑦不得意:指诗人自己不被赏识或没有得意的机会。意苦弦悲闻客堂:指诗人听到客人的谈话,内心充满悲哀。

【赏析】

本诗写于唐宣宗大中六年(852),当时诗人正在长安任职。此诗是作者应友人之邀去拜访友人,友人请他弹一曲,以抒发自己的情怀。全诗通过描写松林中松涛声,以及弹奏古琴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之感,同时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现实情况。

诗的前半首先描绘了西岳华山松林之中的景色与氛围。“西岭松声落日秋”写出了西岳华山松林中的松涛声在夕阳下的回荡,“千枝万叶风飗飗”则写出了风吹过千枝万叶的松林时的声响,形象地描绘出一幅美丽的自然风光图景。“美人援琴弄成曲”则写出了弹奏古琴的人正在弹奏古琴,将弹奏动作化为曲调,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诗的后半首则主要描绘了弹奏古琴的情景以及弹奏者的内心感受。“夜坐月明里,含少商兮点清徵”,意即弹奏者在明亮的月光下坐着,手指按着少商、拨动清徵的琴弦,好像在含着哀怨。“风何凄兮飘飘,搅寒松兮又夜起”,意即风声凄凉而又扰人心神,使得寒松在夜间也不安生起来。“夜未央,曲何长,金徽更促声泱泱”,意即夜还未到尽头,曲调却已经很悠长了,弹奏者的手指在琴弦上来回滑动的节奏越来越快,使得声音越来越大。“何人此时不得意,意苦弦悲闻客堂”,意即在这个时候,很少有人能够得意洋洋,而弹奏者却因为心情郁闷而感到悲伤,只能听到客人在客厅里的谈话。

整首诗通过对西岳华山松林中的景象以及弹奏古琴的情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之感以及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无奈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