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边暖色夕阳收。
有客共登楼。
风檐吹落纤纤月,一片香浮。
曲径自生虚籁,疏林已作新秋。
凭栏凝望可消愁,耿耿素辉流。
笙歌罗绮喧阗处,总输他、法界清幽。
把臂何烦阮籍,吟诗须结汤休。

【诗句释义】

城边暖色的夕阳渐渐落下,

有朋友一同登上高楼眺望。

风檐吹落了纤巧的月亮,一片香气飘浮。

曲折小径自然发出空灵的声音,

稀疏的树林已进入秋天。

凭栏凝望可以消愁解忧,

明亮的月光洒在身上流光溢彩。

笙歌和华丽的衣服喧哗的地方,

总不如法界清幽。

拉着手臂何必去烦扰阮籍,

吟诗要结伴与汤休一起。

【翻译】

城边上温暖的夕阳慢慢落下,

有朋友和我一起登上楼台。

风吹过檐下,把纤弱的月亮吹落,

满地都是香气。

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响起空寂的声音,

稀疏的树林已进入了秋天。

凭栏杆凝望可以消除我的忧愁,

明亮的月光洒在我身上流光溢彩。

笙歌和华丽的衣服喧哗的地方,

总比不上法界的清幽。

拉上手臂何需去烦扰阮籍,

吟诗要结伴与汤休一起。

【赏析】

这是一首咏月怀人的词,抒发了作者对朋友的深情和对人生、宇宙的感慨。全词写景清丽,意境幽雅,情韵悠扬。

上片开头两句写登楼所见之景:“城边暖色夕阳收”,是说夕阳渐渐收起了它最后的余辉,将城边的景物笼罩在一层温馨的暮色之中。“有客共登楼”,表明此时诗人正与一位朋友一同站在楼上欣赏这美好的景色。“风檐吹落纤纤月,一片香浮”,是说微风拂动着屋檐,使那一轮明月被吹落到地上,而地上则弥漫出阵阵的花香。这一联描写了一幅优美的画面:明月与花香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一个静谧、和谐的场景。

中片接着进一步描绘了这一场景:“曲径自生虚籁,疏林已作新秋。”这里的“曲径”指的是蜿蜒曲折的小道,“虚籁”则指空气中传来的细微声响。诗人通过这两个词语,形象地展现了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同时,他还描绘了秋天的景象:“疏林已作新秋”,意味着稀疏的树林已经步入了一个新的秋天,这里的“疏”字传达出了秋天的空旷与萧瑟之美。

下片则是全词的重点,诗人通过对“凭栏凝望可消愁,耿耿素辉流。笙歌罗绮喧阗处,总输他、法界清幽。把臂何烦阮籍,吟诗须结汤休。”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友人深厚的友情以及对于人生、宇宙的深刻感悟。

诗人以“凭栏凝望可消愁”一句开篇,点明了自己面对美景时的心情——尽管眼前的美景可以让人忘却心中的烦忧,但诗人却依然保持着一份清醒和理智。这里,他的这种心境既体现了他超脱世俗的境界,也反映了他对于生活的独特理解。

诗人又以“笙歌罗绮喧阗处,总输他、法界清幽”为结尾,进一步强调了他对于法界(指佛教中的修行境界)的向往之情。他认为,那些繁华喧嚣之处并不能真正满足他内心的追求,只有远离尘嚣、潜心修行才能达到真正的内心平静。这里,他不仅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态度,还透露出他对佛法的深刻理解。

诗人以“把臂何烦阮籍,吟诗须结汤休”一句收尾。这里的“把臂”是指两人之间的亲密无间,而“吟诗须结汤休”则暗示了他在与朋友相聚时,更注重的是心灵上的交流和共鸣,而非外在的形式或礼节。这种对于友情的理解和表达方式,既体现了诗人的个性特点,也揭示了他的人生哲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