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邪见非边不离边,颠倒分别亦非缘。
自心非心念非念,常来常去实无迁。
犹若金刚难沮坏,诸佛用此作金坚。
世人称誉涅盘妙,馀道生死最深玄。
即是无生之上忍,又是摩诃无碍禅。
正士由心于是定,不为八风之所牵。
天乐之在无心恋,小小财色岂能缠。
随逢苦乐心无变,永别忆想忘忧煎。
虚心无人无我所,任性浮沉如似颠。
实照常法知无定,知法无性号为贤。
行路难,路难非空亦非有。
有无双遣两俱存,俱存无遣亦无受。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佛教中的空性观念,即一切事物的自性和本质都是虚无的。诗人通过描绘各种事物的特性和变化,来说明这个道理。
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 君不见邪见非边不离边,颠倒分别亦非缘。
君不见,意思是“你看”。邪见,错误的见解或偏见。非(不是)是指这些见解并不存在。边,指的是界限或范围。不离边,意味着这些见解并没有脱离其存在的界限。颠倒分别,意指对事物的不正确判断和区分。亦,也是。缘,因缘。
译文:你看不到,错误的观点并不是完全不存在,它们存在于我们的思维和判断中,但并不妨碍我们在正确的方向上思考。
- 自心非心念非念,常来常去实无迁。
自心,自己的内心。念,想法、思维。常来常去,意味着思维是不断发生的。实无迁,实际没有改变。
译文:我们的自我认识并非是我们的想法和思维,而是我们的思维和想法不断变化,但我们的内在本质却始终如一。
- 犹若金刚难沮坏,诸佛用此作金坚。
金刚,这里指坚强、坚固的意志。沮坏,损坏、破坏。诸佛,指所有佛陀。用此作金坚,指将这种坚强的意志作为修行的基石。
译文:就像金刚一样难以被摧毁,所有的佛陀都把这种坚强的意志作为他们修行的基础。
- 世人称誉涅盘妙,馀道生死最深玄。
涅盘,佛教语,意为涅槃,达到解脱的状态。余道,其他的道路或者方法。生死,生命和死亡。最深玄,最深刻、最神秘。
译文:世人赞美涅槃的境界美好,但是其他的修行道路和方法比它更为深刻、神秘。
- 即是无生之上忍,又是摩诃无碍禅。
无生之上忍,指超越了生死的存在。摩诃,大、极、最的意思。无碍禅,不受任何障碍的禅修。
译文:那就是达到了超越生死的存在境界的无生之上的忍耐,同时又能进行无阻碍的禅修。
- 正士由心于是定,不为八风之所牵。
正士,正直的人。由心,依靠内心的引导。如是,这样、如此。是定,指内心的安定。不为八风之所牵,不被外界的风浪所动摇。八风,佛教语,代表世间的八种诱惑或困扰:色、声、香、味、触、法、我见。
译文:正直的人依靠内心的力量保持安定,不会被外界的风浪所动摇。
- 天乐之在无心恋,小小财色岂能缠。
天乐,指超脱世俗的快乐。在无心恋,不在世俗的欲望中。小小财色,微小的财富和美色。岂,表示反问,怎么。
译文:在超脱世俗的快乐中,微小的财富和美色又怎么能成为束缚我们的锁链呢?
- 随逢苦乐心无变,永别忆想忘忧煎。
随逢,遭遇、遇到。苦乐,生活中的快乐与苦难。心无变,内心没有变化。永别,永远地告别。忆想,回忆和想象。忘忧煎,忘记了忧愁和痛苦。
译文:无论遇到快乐还是苦难,我的心都不会改变,永远告别了那些回忆和想象,忘记了忧愁和痛苦带来的煎熬。
- 虚心无人无我所,任性浮沉如似颠。
虚心,谦虚的心。无我,没有自我中心的思想。任性,随意而动的态度。浮沉,随着外在环境的变化而波动。如似颠,就像处于混乱和不稳定的状态。
译文:一个谦虚、没有自我中心思想的人,他会随着外在的环境起伏不定,就像一个人处于混乱和不稳定的状态。
- 实照常法知无定,知法无性号为贤。
实照,实际观察、了解真相。常法,永恒的法则。无定,无法确定。知法无性,认识到法则的本质是无常的。号为贤,被称为贤者。
译文:实际观察真相可以发现真理是无常的,知道这一点的人被称为贤者。
- 行路难,路难非空亦非有。
行路难,形容人生道路艰难曲折。路难,人生的道路充满了困难和挑战。非空亦非有,既不是空无一物也不是有形之物。
译文:人生的道路充满了困难和挑战,既不是空无一物也不是有形之物。
- 有无双遣两俱存,俱存无遣亦无受。
有双遣,即不执着于某一种情况或状态。两俱存,同时存在两种可能性。无遣,不执着于其中的一种可能性。亦无受,既不接受也没有拒绝。
译文:无论是持有某种观点还是有另一种不同的理解,这两种可能性同时存在,既不执着于某一种情况也不拒绝其他的可能性。
整首诗通过对佛教教义的阐述和比喻,传达了人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对于内心世界的深入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