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去西楼雁杳,叙别梦、扬州一觉。云淡星疏楚山晓。听啼乌,立河桥,话未了。
雨外蛩声早,细织就霜丝多少?说与萧娘未知道。向长安,对秋灯,几人老?
夜游宫
梦回西楼,雁过无影,月斜人静。清笳乱起,似水铁骑声中寻。听啼乌,立河桥,话未了。细织霜丝多少,向长安,几人老?
译文及赏析
原文及翻译:
-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解释与赏析:
- 梦回西楼:词中“西楼”可能是指词人居住的地方或一个具有特殊象征意义的地方,如古代文人雅集之地。
- 雁过无影:形容雁飞过天空时不留痕迹,暗示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
- 清笳乱起:描述一种声音环境,清笳(一种长笛)的声音在寂静的夜晚显得尤为突出。
- 铁骑无声:铁骑代表军队,这里强调军队行进时的无声状态,可能隐喻战争的平静或是内心的宁静。
- 思关河:关河指代边疆或国境,表达了对遥远边疆的思念之情。
- 细织霜丝多少:比喻时间的流逝,霜丝即霜白色的丝线,这里用来比喻时间的痕迹或记忆的累积。
- 向长安,对秋灯:提到“长安”和“秋灯”,长安是古代都城,秋灯则常用于夜晚照明。这里可能是在回忆过去的某个夜晚,与某人共度时光的场景。
- 几人老: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询问自己及他人是否已到了衰老的年纪。
赏析:
这首《夜游宫》通过对梦境和现实的交织描绘,展现了词人深沉的情感和对未来的忧虑。词人通过梦境回到战场,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同时,词人的爱国情感也通过这种表达得以强化,体现了他的不屈不挠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整体上,这首词不仅展示了作者的个人情感世界,还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