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影窗纱,是谁来折花?折则从他折去,知折去、向谁家?

檐牙,枝最佳。折时高折些。说与折花人道:须插向、鬓边斜。

《霜天晓角》

人影窗纱,是谁来折花?折则从他折去,知折去、向谁家?    
檐牙,枝最佳。折时高折些。说与折花人道:须插向、鬓边斜。    

译文

窗外的人影映衬在窗纱上,是谁来折花呢?折花的人已经离去,不知折去的花该送到何处。
屋檐下,树枝最美好。折断时要高高折断一些。告诉折花的人吧,这些花必须插到自己的鬓边。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对远方亲人或朋友思念的词作。通过描述折花的场景,抒发了作者对远方人的牵挂和期盼之情。

第一句:“人影窗纱,是谁来折花?”

  • 意象分析:这一句通过“人影”引入,暗示着有人来到窗前,引起了作者的注意。窗户是观察外界的重要窗口,窗纱则为这一场景增添了一丝神秘感。这里的“人影”,既可能是作者自己的倒影,也可能是窗外真实存在的某人,使得这个场景显得更加生动和具体。
  • 情感表达:通过询问“是谁来折花”,表达了作者对于来访者的好奇和期待。同时,这也体现了一种孤独或等待的情感,因为在窗纱背后,可能正有一个未知的身影在默默关注着这一切。

第二句:“折则从他折去,知折去、向谁家?”

  • 深层含义:这一句表达了对于折花之人身份和去向的猜测。一方面,作者通过问句引导读者思考,试图了解对方的身份和目的;另一方面,也透露出一种无奈和期待的情绪,即不知道对方将花送往何处,但又充满期待能找到答案。
  • 情感表达:这种疑问和不确定的态度,使得整个场景更加扑朔迷离,充满了悬念和期待。同时,它也反映了作者对于这段关系的微妙态度,既有猜疑又有期待。

第三句:“檐牙,枝最佳。”

  • 细节描写:这句话通过“檐牙”和“枝最佳”两个关键词,形象地描绘了屋檐下树枝的美丽景象。檐牙,指的是屋檐上的装饰物,这里用来强调树枝的优美;而“枝最佳”则直接点明了树枝的状态。
  • 情感表达:通过这些细节的描写,作者不仅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喜爱,更通过“枝最佳”这一表述,传达了一种对于即将到来的美好事物的期待。这种期待不仅来自对大自然的欣赏,也来自对即将发生的某种美好事件的期盼。

第四句:“折时高折些。”

  • 动作描写:这句话通过“高折些”这一动作,展现了折花人对待花的态度和方式。高折些,意味着在折断时会格外用力,以确保花朵的完整和美丽。
  • 情感表达: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示了折花人的技巧和用心,也体现了他们对这份礼物的重视和珍视。同时,这也反映了作者对于这一行为的期待和喜悦,因为这不仅代表了对他人的关心和重视,也寄托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期待。

第五句:“说与折花人道:须插向、鬓边斜。”

  • 情感传递:最后一句通过直接对话的方式,传达了作者对于即将到来的美好事物的喜悦和期待。通过告诉折花人,这些花应该插在鬓边斜的位置,表达了一种对于亲近的人或即将到来的美好时刻的期盼和珍视。
  • 情感表达:这种直接而真诚的表达方式,不仅拉近了作者与折花人之间的距离,也加深了两人之间情感的深度。同时,这也体现了作者对于人际关系中真挚情感的珍视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