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襟馀恨宫魂断,年年翠阴庭树。乍咽凉柯,还移暗叶,重把离愁深诉。西窗过雨,怪瑶佩流空,玉筝调柱。镜暗妆残,为谁娇鬓尚如许?
铜仙铅泪似洗,叹移盘去远,难贮零露。病翼惊秋,枯形阅世,消得斜阳几度?馀音更苦,甚独抱清商,顿成凄楚。漫想熏风,柳丝千万缕。
【注释】
一襟馀恨:一腔未尽的怨恨宫魂断:宫廷之魂已断
翠阴庭树:庭院中的树木郁郁葱葱,绿荫如盖。
乍咽凉柯:忽然传来一阵凄切的秋声(“凉柯”指初秋新叶),好像在叹息。
还移暗叶:又移动了暗处的树叶。
重把离愁深诉:又向人诉说自己的离别之愁。
西窗过雨:傍晚时分,窗外下着雨。
怪瑶佩流空,玉筝调柱:惊讶于玉佩和筝音的飘荡在空中,不知是哪里来的。
镜暗妆残,为谁娇鬓尚如许?:镜子暗淡,梳妆不整,不知道是为谁而如此。
铜仙铅泪似洗,叹移盘去远,难贮零露:用铜铸成的仙女像眼泪仿佛被洗涤过一般,感叹仙人已离去,无法挽留那飘散的露珠。
病翼惊秋,枯形阅世,消得斜阳几度:病弱的翅膀让人害怕秋天的到来,衰老的身体经受了世间的沧桑,承受不起落日的余晖。
馀音更苦,甚独抱清商,顿成凄楚:凄凉的乐曲声更加让人痛苦,独自抱着清商曲调,让人感到凄凉。
漫想熏风,柳丝千万缕:随意想起熏风吹拂着杨柳枝条的景象,柳丝千千结,细长柔美。
【赏析】
《齐天乐·蝉》是南宋词人姜夔所作的一首咏物词。上片写景抒情,下片议论抒情,全篇融情入景。上阕描写蝉的鸣叫、环境、动作和神态以及内心感情,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蝉的孤独和哀怨。
此词起笔以“馀恨”二字点题,点明了“一襟”之情的来源——是宫中的亡国之恨,也是个人的身世之悲。这亡国之恨,自然与“蝉”有关,因为宋徽宗时,大夏河决,京师震动,百姓惊慌,朝廷不得不迁都汴京,即今开封。这首词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写的。“年年翠阴庭树。”开头就写了蝉栖息的环境。“翠阴”,指茂密的绿叶遮蔽的阴影。蝉常栖于高大乔木之上,所以“翠阴”一词,也暗示了蝉鸣的高亢与激越。以下几句,则写出了蝉鸣的特点:它不是那种低沉呜咽之声,而是忽高忽低的尖锐鸣叫;它不是那种悠扬婉转的声音,而是断断续续的急促鸣唱。这两句,不仅写出了蝉鸣的特征,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对蝉这种生物的感情——既欣赏又厌恶。
“乍咽凉柯,还移暗叶,重把离愁深诉”,三句,则写出了蝉鸣的原因——“离愁”。这三句中,有两处值得注意:一是“乍”“还”二字,写出了蝉鸣的突然与反复无常;二是“离愁”二字,写出了蝉鸣的主题。“离愁”是人们常说的一种情感体验,它既是个人情感的体验,也是社会情感的体验。在这里,蝉鸣就是这种情感的象征。这种象征之所以强烈,正是因为蝉鸣本身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西窗过雨,怪瑶佩流空,玉筝调柱。”这三句,是对蝉鸣的具体描写。其中,“西窗过雨”四字,不仅写出了天气的变化,也为下文的描写作好了铺垫;“怪瑶佩流空”二句,则写出了蝉鸣的声调与节奏。“瑶佩流空”五字,既写出了蝉鸣声的悠扬与清脆,也暗示了蝉鸣声的虚幻与缥缈;“玉筝调柱”四字,则写出了蝉鸣声的抑扬顿挫、变化多端。这四句之中,有三处值得注意:“怪”“流”“调”三字,都带有主观感情色彩,它们使蝉鸣声具有了一种神秘的魅力;“瑶佩”、“玉筝”二词,则将蝉鸣声拟人化,使其具有了音乐之美。
“镜暗妆残,为谁娇鬓尚如许?”这两句,则写出了蝉鸣声所引发的联想与感受。“镜暗妆残”,既写出了人的疲惫与憔悴,也暗示了蝉鸣声的连绵不断;“为谁娇鬓尚如许”,则写出了蝉鸣声的哀伤与忧愁。这两句之中,有三处值得注意:“暗”、“剩”、“许”三字,都带有一种无奈之感;“娇鬓”、“如许”,则是对“愁”字的具体化、形象化的表现。
上阕主要写了蝉的鸣叫声、环境、动作和神态以及内心感情,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蝉的孤独和悲哀。但这只是蝉的表象,真正的内涵还在下阕。
“铜仙铅泪似洗,叹移盘去远,难贮零露。”这三句,则写出了蝉的内心世界。其中,“铜仙”、“铅泪”二词,既写出了蝉的哀痛与绝望,也暗示了蝉鸣声的凄凉与悲怆;“移盘”、“去远”二语,则写出了蝉对人间生活的失望与厌倦;“难贮零露”二语,则写出了蝉对人间世界的冷漠与疏远。这三句之中,有三处值得注意:“似洗”、“移盘”、“去远”三字,都带有一种无可奈何之感;“零露”二词,则写出了蝉的孤独与寂寞。
下阕主要写蝉的议论抒情。“病翼惊秋,枯形阅世,消得斜阳几度?”这三句,则写出了蝉的生命历程与人生感慨。其中,“病翼”、“枯形”二词,既写出了蝉的衰老与无力,又暗示了蝉的孤寂与无助;“惊秋”、“阅世”二语,则写出了蝉对世事的洞察与超脱;“消得斜阳几度”二语,则写出了蝉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与无奈。这三句之中,也有三处在值得注意:“病翼”、“枯形”、“惊秋”三词,都带有一种无奈之感;“几度”二语,则写出了蝉的生命历程与人生感慨。
“馀音更苦,甚独抱清商,顿成凄楚。”这三句,则写出了蝉的内心感受——余音缭绕,凄楚动人。其中,“馀音”、“凄楚”二词,既写出了蝉鸣的悲凉与感伤,也暗示了蝉鸣声的回旋与缠绵;“独抱”二语,则写出了蝉对人生的孤独与无奈。这三句之中,也有三处在值得注意:“馀音”、“凄楚”、“独抱”三词,都带有一种无奈之感;“顿成”、“甚”二语,则写出了蝉的内心感受——瞬间而至、难以排遣。
“漫想熏风,柳丝千万缕。”这三句,则写出了蝉的感受与想象。其中,“熏风”二词,既写出了春风的气息与暖意,也暗示了春天的美好与温馨;“柳丝”二词,则写出了春风中柳枝的美丽与婀娜。这三句之中,也有两处在值得注意:“漫想”、“柳丝”二词,既写出了蝉的感受与想象,又暗示了蝉的乐观与豁达;“熏风”、“千万缕”三词,则写出了春风的吹拂与人的热情。
这首《齐天乐·蝉》通过描绘蝉的外貌、声音、环境和动作以及内心感受,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蝉这种动物的喜爱之情以及对生命无常、人事易变的感慨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