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缕消金鼎。醉沉沉、庭阴转午,画堂人静。芳草王孙知何处?惟有杨花糁径。渐玉枕、腾腾春醒,帘外残红春已透,镇无聊、殢酒厌厌病。云鬓乱,未忺整。
江南旧事休重省,遍天涯寻消问息,断鸿难倩。月满西楼凭阑久,依旧归期未定。又只恐瓶沉金井。嘶骑不来银烛暗,枉教人立尽梧桐影。谁伴我,对鸾镜。
《贺新郎·春情》是宋代词人李玉创作的一首闺情词。这首词以深沉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深锁闺房中的女子对远方情人的思念以及她的寂寞与无奈。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及赏析:
- 上片解读:
- “篆缕销金鼎”:描述了一种仪式感,可能是在室内焚烧一些香炉或蜡烛,以驱除家中的晦气。
- “醉沉沉、庭阴转午”:表达了女子沉醉于酒中的迷离状态,而时间已经来到了正午,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孤独的相伴。
- “画堂人静”:描绘了一个安静的室内环境,画堂意味着精美的房间,人静则突出了无人打扰的氛围,增添了一丝凄凉。
- “芳草王孙知何处”:这句表达了对远在他乡的游子(王孙)的深深怀念,同时也隐含了自身的无依与无助。
- “惟有杨花糁径”:用杨花来比喻飘散的愁思,也隐喻着爱情的无常与消逝。
- 下片解读:
- “江南旧事休重省”:表示过去的美好回忆不应再去触碰,以避免徒增忧伤。
- “遍天涯寻消问息,断鸿难倩”:反映了女子对爱人的深切关怀和无尽的思念,但现实中却无法得知爱人的消息,只能通过书信传递关切。
- “月满西楼凭阑久”:描述了女子独自登高望远的情景,月亮圆满如镜,照见了她孤独的身影。
- “又只恐瓶沉金井”:表达了女子对爱情可能破灭的恐惧,担心美好的爱情如同被丢弃的瓶子一般,最终沉落于绝望之中。
- “嘶骑不来银烛暗”:形容夜晚寂静无声,只有银白色的蜡烛摇曳,象征着孤独和等待。
- “枉教人立尽梧桐影”:表达了女子在月光下孤独站立直至天明的无奈,梧桐树的影子仿佛在诉说着她的孤单与等待。
- “谁伴我,对鸾镜”:最后一句表达了一种渴望有人陪伴的孤独,以及对爱情的渴望和期待。
李玉的《贺新郎·春情》不仅是一首描写男女情感的词作,更是一种对生活状态与心理状态深刻反思的表现。通过对李玉这首词的赏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宋代文人的生活情感世界及其艺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