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父。渔父。江上微风细雨。青蓑黄蒻裳衣。
红酒白鱼暮归。归暮。归暮。长笛一声何处。
译文:渔夫,渔夫,江上微风细雨。身着青蓑黄裳,手持红酒白鱼暮归。
在这首《调笑令·效韦应物体》中,苏轼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渔父归家的场景。首句“渔父,渔父”,以反复的吟唱引入主题,营造出一种悠扬的韵律感。接着,“江上微风细雨”勾勒出一幅江边细雨朦胧的画面,为渔父归来的道路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期待。
诗中的“青蓑黄裳”,形象地展示了渔夫的装束,而“红酒白鱼暮归”则描绘了渔夫满载而归的喜悦。这里的“红酒”不仅指酒,也暗喻丰收的喜悦和生活的富足。而“暮归”二字,更是点明了时间的流逝和归家的主题。
“长笛一声何处”作为诗篇的结尾,留给读者无限的遐想空间。这笛声或许来自远方,或许回响在渔夫的心头,象征着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展望。整首诗通过渔夫的视角,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人在自然和社会中的位置和角色。
这首诗不仅是对渔夫归家的描绘,也是对生活态度的一种展现。它鼓励人们在面对生活的风雨和挑战时,保持乐观的态度,勇敢地面对每一个日暮时分的归家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