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花溪上风光主。燕集瀛洲开幕府。商岩本是作霖人,也使闲花沾雨露。
谁怜氏族传簪组。狂迹偶为风月误。愿教朱户柳藏春,免作飘零堤上絮。
玉楼春
浣花溪上风光主。燕集瀛洲开幕府。商岩本是作霖人,也使闲花沾雨露。
谁怜氏族传簪组。狂迹偶为风月误。愿教朱户柳藏春,免作飘零堤上絮。
【注释】
浣花溪:在成都西门外。风光主:风光的主宰或主人,这里指诗人自己。商岩:即张咏,字承吉,南城人,后官成都尹。
作霖人:喻指善于兴云作雨,能行雨滋润的人。“商”是姓,“岩”是名。
谁怜:有谁怜悯,意即“有谁会怜惜”。氏族:家族。簪组:指冠带、官服。
狂迹:放荡无羁的行为。风月:指男女情爱之事。
朱户:红色的门。柳藏春:用柳条掩住春天,不使外泄,比喻女子以眉黛掩住自己的美貌和心思。
飘零:随风飞散而无处依附的样子。
【赏析】
这是一首借咏物抒怀的小令,写一个被社会抛弃而自甘堕落的文人,在春天来临之际,依然沉湎于酒色之间,不愿有所作为,最后沦落为风尘中的一介游民的身世之感。
首句写景,点明题面。首句中“风光主”三字,既点出了浣花溪上的风光,又写出了风光主宰者的身份地位。“风光主”,是说诗人自己就是这一片风光的主人,也就是风景的主宰者。这既是对自身境遇的一种自我解嘲,又是对自己命运的一种无奈的自嘲,表达了一种无可奈何的心情。“燕集瀛洲开幕府”,二句写景。“燕集”二字,既写出了燕子的群聚,又暗示了燕子的筑巢。“燕集”与“燕集”相叠,更突出了燕子的聚集成群结队的特点。“瀛洲”二字,既写出了仙境一般的美好环境,又写出了仙岛般的美丽景色。“也使闲花沾雨露”,三句写事,意思是说燕子的群聚和仙境般美好的环境使得那些美丽的花朵也沾染上了雨露,从而更加鲜艳动人。“商岩”、“作霖人”、“闲花沾雨露”等词句,不仅写出了燕子的群聚、美景、以及花朵沾雨露的情景,而且写出了这些景物与燕子、仙境、美好环境的密切关系。
四句写人。“谁怜”,三字既表明了诗人的感慨之意,又引出了下文对那些世家大族的议论。“谁怜”,是说又有谁来怜惜他们呢?“氏族传簪组”一句,既写出了世家大族世代传承的荣耀,又表现出他们骄横跋扈的嚣张气焰。“狂迹偶为风月误”,五句写事,意思是说那些骄横跋扈的世家大族偶尔也有因放纵任性而误入风月场的时候。“狂迹”,是放荡的行为;“风月”是男女情爱之事。“偶”是偶然的意思。“为风月误”,就是被风月所迷惑的意思。“愿教朱户柳藏春”,六句写意。“朱户”是指红色的门户,“柳藏春”是指用柳条掩住春天,不使外泄,比喻女子以眉黛掩住自己的美貌和心思。“愿教”,是愿意让它们这样吧。“免作飘零”的意思是说不要再做那飘零无定、四处流浪的游子了吧!这两句既写出了诗人对那些骄横跋扈的世家大族的蔑视之情,又表现了诗人自己希望摆脱困境、不再漂泊无定的愿望。
全篇运用拟人手法,将燕子比作仙人,将花比作仙子,将风云变幻的自然现象比作人情世态的变化,将燕子、花、风云等景物都赋予了人的感情、意志和行为特征,从而把燕子、花、风云等景物描写得栩栩如生,充满了诗情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