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来怕看隋堤柳,眉已全低腰欲瘦。
树犹如此我何堪,不觉感怀中岁后。
登临直欲携红袖,山色隔江来坐右。
人生何事滞天涯,零落栖迟一杯酒。
玉楼春二首 其二
秋来怕看隋堤柳,眉已全低腰欲瘦。
树犹如此我何堪,不觉感怀中岁后。
登临直欲携红袖,山色隔江来坐右。
人生何事滞天涯,零落栖迟一杯酒。
注释与译文
注释
- 隋堤柳:隋代的堤岸上种植的柳树,常因政治变迁而遭受破坏。
- 眉已全低:形容女子愁苦到极点,眉毛都低垂了。
- 腰欲瘦:形容因忧愁或思念而身体消瘦。
- 树犹如此:比喻人的处境或境遇仍然像这棵树一样艰难。
- 我何堪:无法承受这种艰难。
- 感怀:因感慨而心绪不宁。
- 中年后:这里指晚年。
- 山色隔江:山景和江水隔在中间,形容距离遥远或者阻隔。
- 人生何事:人生中遇到什么事情会让人滞留在异地他乡?
- 滞天涯:滞留在远离家乡的地方。
- 零落栖迟:比喻生活落魄、孤独无依。
- 一杯:古代酒器的容量单位,常用以表示饮酒量。
译文
秋天来临,我不敢去看隋堤边的柳树,因为我的眉头已经全部低垂,腰也似乎要变细了。那棵树依然这么坚韧,我又怎能忍受这种艰难困苦?我不禁感伤自己年华老去,时光荏苒。
登上高处,我本想邀请美丽的红袖共饮,然而山色隔着江面遥相呼应,仿佛坐在江边。我感叹人生为何会滞留在这遥远的天涯之地,只留下一杯酒寄托着我的孤独与无奈。
赏析
《玉楼春二首》作为赵文漪的作品,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还深刻反映了他内心的忧郁和对人生的感慨。诗中的“隋堤柳”既是自然景象也是历史遗迹,象征着时代的变迁和历史的沧桑。通过“眉已全低”和“腰欲瘦”的描述,诗人传达了一种深深的忧虑情绪,这种情绪不仅来源于个人的身体状态,更源自于对时代和社会状况的深切感受。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无力感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刻反思。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及其象征意义的解读,诗人展现了他对生活的复杂情感和哲学思考。这不仅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是对人类命运的深刻省思。
这首诗的结构简洁明了,语言优美流畅,充分显示了赵文漪深厚的诗词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致描写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入探索,此诗成为宋代诗词中的经典之作,值得我们反复品读和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