袖罗香暗减,问秋娘、谁与画双眉?
记那家庭院,那回欢宴,曾谱清词。
剩有些凉月,依旧点罘罳。
心事分明似,筝柱参差。
已恨坐来天远,况如今真个、良晤难期。
盼云边雁字,芳信几然疑。
更怎禁、乍寒轻暖,酷相思、多在菊黄时。
添憔悴,带围宽后,生怕人知。
潇潇雨
袖罗香暗减,问秋娘、谁与画双眉?记那家庭院,那回欢宴,曾谱清词。
剩有些凉月,依旧点罘罳。
心事分明似,筝柱参差。
已恨坐来天远,况如今真个、良晤难期。
盼云边雁字,芳信几然疑。
更怎禁、乍寒轻暖,酷相思、多在菊黄时。
添憔悴,带围宽后,生怕人知。
【注释】
潇潇:形容风雨声。
袖罗香:指女子身上散发出的香气。
画双眉:描绘女子画好的眉毛。
那家庭院:指女子曾经住过的地方。
清词:优美的诗词。
凉月:明亮的月光。
罘罳:古代的一种窗户。
筝柱参差:指弹筝时筝弦不整齐。
天远:天空遥远。
良晤难期:难得有机会相见。
云边雁字:指书信上写着鸿雁传书的文字。
芳信:美好的信物。
乍寒轻暖:天气忽冷忽热。
菊黄时:秋天的时候。
憔悴:形容瘦弱的样子。
【译文】
潇潇细雨中,我的袖中香气渐渐淡去,我不禁询问秋娘,她可有为我画出双眉?记得我们曾经在那户人家的庭院中欢聚过,那时我们一起谱写了优美的诗词。只剩下一些明亮的月光,依旧挂在窗上。我的心事像筝弦一样不整齐,难以弹奏。我已经很遗憾,自从那天分别后,天空就变得遥远了,何况现在我们真的很难见面。我盼望着云边飞来的大雁能带来她的信,但我却怀疑这些美丽的文字是否真实。更何况,天气忽冷忽热,让我更加思念你,多是在菊花盛开的时候。我变得更加憔悴,担心被人知道。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思妇对丈夫的怀念之情的诗作。全诗以“潇潇雨”起兴,渲染出一种凄切的气氛;接着写诗人对往日夫妻欢聚的情景的回忆;再写妻子寄来的书信以及自己因思妻而心情烦乱、不能安睡的情景。最后两句写思妇因愁苦而憔悴不堪。
诗的前半部分写对往事的回忆和思念之情。首句写室内的幽香随着细雨飘散,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喜悦之情。第二句写诗人对秋娘(即妻子)的怀念之情。“问秋娘”,是直接向秋娘发问:“谁为你画双眉?”“画眉”是一种古代女子美容的方法,通过描眉来美化容貌。诗人在这里以“问”字开篇,既表明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又表明了诗人对妻子的深情怀念。第三句回忆当年夫妻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那回欢宴”,指他们曾经举行过的欢庆宴会;“曾谱清词”,指诗人曾经为妻子写下过美丽的诗句。第四句写当时明月高悬夜空,照亮了庭院里的景物。“依旧点罘罳”,意思是说庭院中的窗户依然亮着灯光。“点罘罳”,是指点亮灯盏或油灯等照明设备,使屋内充满光亮。这里既写出了庭院的宁静美丽,也表达了诗人对妻子的深情思念。
诗的后半部分主要写主人公因思念妻子而产生的烦恼和失眠的情况。“心事分明似”,“筝柱参差”,是诗人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无法平静的情绪的表现。“已恨坐来天远”,诗人感到现在距离妻子越来越远;“况如今真个”则进一步说明现在两人相隔的距离更远了。“良晤难期”表示两人相聚的机会越来越少;“盼云边雁字”则是希望从远方传来妻子的消息;“芳信几然疑”,则是怀疑这是否是真实的信息。这几句诗反映了诗人对妻子的深深眷恋和渴望团聚的心情。
诗的最后两句写思妇因为长时间思念丈夫,所以变得憔悴不堪。“添憔悴”,指思妇因思念丈夫而变得消瘦、憔悴;“带宽后”,则是指思妇为了掩饰自己的憔悴,所以把头巾束得较紧;“生怕人知”,则是说思妇不愿意让别人知道她的心思和身体的变化。
这首诗通过对主人公内心情感的变化的描写,展现了一个思念丈夫的女子形象。全诗语言简洁明快,情感真挚动人,具有很强的艺术感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