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过冰檐环佩响,宿雾在华茵。剩落瑶花衬月明。嫌怕有纤尘。
凤口衔灯金炫转,人醉觉寒轻。但得清光解照人。不负五更春。
在古代诗词中,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往往寄托了诗人的情感和哲思。卢炳的《武陵春·其二》便是一首描写雪景与月色交织下的幽情之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精细描绘,传达出诗人内心的细腻情感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的原文如下:
风过冰檐环佩响,宿雾在华茵。剩落瑶花衬月明。嫌怕有纤尘。
凤口衔灯金炫转,人醉觉寒轻。但得清光解照人。不负五更春。
注释:
- 风过冰檐:风穿过冰凌般的屋檐。
- 环佩响:环佩发出清脆的声音。
- 宿雾:隔夜的雾气。
- 余落瑶花:飘落的瑶花。
- 嫌怕有纤尘:担心沾上细小的灰尘。
- 凤口衔灯:凤凰口中含着灯光,形容灯火辉煌。
- 金炫转:金光闪闪地转动。
- 人醉觉寒轻:酒后感觉寒冷减轻。
- 但得清光解照人:只要能有清澈的光芒照耀人世。
- 不负五更春:不负这初春的美好时光。
此诗通过描绘一场突如其来的雪,以及随后逐渐消融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短暂而珍贵的感受。首句“风过冰檐环佩响”开篇即以风动冰檐的声响作为背景,既营造了寂静又稍带动态的氛围。第二句“宿雾在华茵”承接上句,描绘了清晨时分,薄雾缭绕、露珠沾满了青草的情景,给人以静谧而神秘的感觉。
第三句“剩落瑶花衬月明”,则转入月光映照之下,残花落英的美丽图景,透露出一种凄美之感。“嫌怕有纤尘”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些纯洁美景的珍视,生怕沾染任何微小的尘埃。
第四句“人醉觉寒轻”则是将视角转向人物的感受,诗人借酒消愁以减轻寒冷带来的不适,体现了人在面对美好时刻时的无奈与渴望。最后一句“但得清光解照人”则是全诗的总结,表达了诗人对于能够享受这份清光的渴望,即使只有短暂的时光也愿意去珍惜。
诗中的意象丰富,情感细腻,通过自然景观的变化来表达诗人的内心世界。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美的赞美,更是一种对生活哲理的思考,提示人们在瞬息万变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宁静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