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春光淡沲,烟冉冉、日迟迟。渐红入桃溪,青回柳陌,莺刷金衣。差池。竞求友去,恼佳人、幽恨上蛾眉。应念年时追逐,妆馀为带交枝。芳菲。
谁共赏游嬉。何处马如飞。□不道新来,牵肠惹肚,暗减腰肢。须知。乍寒乍暖,褪朱唇、又过海棠时。已约姚黄魏紫,留花等待伊归。
【注释】
对:面对。
淡:淡泊,不浓重。
冉冉:缓缓移动的样子。
日迟迟:日出迟缓。
莺刷金衣:黄莺儿在枝头梳妆打扮的样儿。
差池:参差不齐。
竞求友去:争相寻找朋友离去。
应念:应该想到。应:一作“犹”。
年时:去年之时。
妆馀为带交枝:化了妆之后,像柳条一样相互交织在一起。
芳菲:花草的芬芳香气。
谁共赏游嬉:谁和我一起欣赏游玩嬉戏。
□不道新来:不知是谁新来。
牵肠惹肚:牵动心肠,招惹烦恼。
暗减腰肢:暗中消瘦了腰肢。
须知:要记住。
乍寒乍暖:忽冷忽热。
褪朱唇、又过海棠时:花期将尽,朱唇褪去。又:一作“还”。
姚黄魏紫:唐人称牡丹品种,姚黄为黄色,魏紫为紫色。
留花等待伊归:等着你回来再赏花。
【赏析】
《木兰花慢·追和晁次膺》是宋词人王之道所写的一首词。这首词上片写春光美景,下片以女子之口述说自己的相思之情,语言优美,意境幽远,耐人寻味。
上阕开头写景:“对春光淡沲,烟冉冉、日迟迟。渐红入桃溪,青回柳陌,莺刷金衣。”春天的景色,春光的美景,都在这里一一展现,色彩艳丽,生动传神。“红入桃溪”与“青回柳陌”都是写春天的颜色,“桃溪”、“柳陌”都是春天里常见的景物。“日迟迟”,则点出了春天的阳光,它不像夏天那样炎热,也不像冬天那样寒冷,而是温暖宜人。
接下来两句:“差池。竞求友去,恼佳人、幽恨上蛾眉。”这里用了一个比喻,把人的心事比作蛾眉。“幽恨上蛾眉”,意思是愁眉紧锁,心事重重。“应念年时追逐,妆馀为带交枝。”这是写女子思念男子的心情。“应念”一词表明女子在思念男子,而她思念的男子正是作者自己。“妆馀为带交枝”一句,则写出了女子思念男子时的神态情态。“为带交枝”,即指女子思念男子时,思绪万千,如丝般缠绕于心,难以解开。
下阕则转入女子的内心世界。“芳菲。谁共赏游嬉,何处马如飞?”这里说的是女子独自欣赏春天美丽的景色,没有人陪伴她一起游玩嬉戏。“马如飞”,是说骑马的人奔驰而去,没有留下踪迹。这里的骑马之人,就是那位男子。女子思念男子,所以独自欣赏春光美景。“□不道新来,牵肠惹肚,暗减腰肢。”这里是说女子思念男子,所以身体渐渐消瘦下去。“知几许?奈情何!而今莫话当时事,惟有阑干斜照处,留得遗钿香在。”这句的意思是说,我知多少呢?无奈的是,我现在只能和你一起回忆往事。只有那斜照阑干的残阳余晖,还能留下你遗留下来的钗钿香味。这里的“知几许?”是对前句“暗减腰肢”的一种感叹和回应。
最后两句:“须知。乍寒乍暖,褪朱唇、又过海棠时。”这是说女子要记住:现在正是天气变化无常的时候,她的嘴唇颜色已经褪去,又到了观赏海棠花的时候。这里的“乍寒乍暖”,既是对上文的“牵肠惹肚”的进一步补充,又是对下文的“留得遗钿香在”的进一步铺垫。
本词通过对春天美景的描绘和对女子内心世界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昔日爱情的回忆和怀念之情。全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