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声从臾,云意商量,连朝滕六迟疑。茸帽貂裘,兔园准拟吟诗。红炉旋添兽炭,办金船、羔酒熔脂。问剪水,恁工夫犹未,还待何时。
休被梅花争白,好夸奇斗巧,早遍琼枝。彩索金铃,佳人等塑狮儿。怕寒绣帏慵起,梦梨云、说与春知。莫误了,约王猷、船过剡溪。

【注释】

  1. 声声慢:词牌名。
  2. 催雪:指下雪。
  3. 臾(yú):通“馀”,片刻。
  4. 云意商量:比喻天气变化,云气在商量着什么。
  5. 滕(téng)六:地名。
  6. 茸帽貂裘:形容冬天穿着厚重的帽子和貂皮衣。
  7. 兔园:指汉文帝刘恒的上林苑。
  8. 红炉:指炉火通红。
  9. 金船、羔酒:指古代的一种宴享礼仪。
  10. 问剪水:比喻时间短暂。
  11. 恁工夫犹未:你的时间还没到。
  12. 还待何时:等什么时候?
  13. 休被梅花争白:别让梅花与白雪相斗,显得不纯一。
  14. 奇斗巧:奇特地斗巧。
  15. 琼枝:指树枝洁白如玉。
  16. 彩索金铃:用彩索和金铃装饰的舞女。
  17. 佳人等塑狮儿:美女们在等待塑狮子。
  18. 怕寒绣帏慵起:担心寒冷,不愿起床。
  19. 说与春知:告诉春天知道。
  20. 莫误了,约王猷:不要耽误了,王献之(字大士)曾约同友人乘船过剡溪。
    【赏析】
    这是一首咏雪词,借雪景写人情,抒写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全词语言明丽,音节和谐,富有情致和韵味,体现了柳永词的特点。
    这首词是柳永为一位友人送行而作的。当时正值隆冬时节,大雪纷飞。作者从雪中景象写起:“风声从臾,云意商量。连朝滕六迟疑。”这几句写风雪交加的天气,风声、雪意交织在一起,使天地之间一片混沌,人们也感到迷茫,不知所措。“滕六”,即“滕六郎”的代称,滕六郎即滕茂实,当时在京城任职。“迟疑”二字表现出滕六郎因大雪而迟疑徘徊的情态。“茸帽貂裘,兔园准拟吟诗。”写他披着厚厚的帽子和貂皮大衣,来到上林苑去吟咏诗篇,以排遣内心的愁苦和寂寞。这里既写出了他当时的心境,也点明了送别时的季节背景。“红炉旋添兽炭,办金船、羔酒熔脂。”接下来写的是室内的景象。“红炉”是烧火用的铁锅,“兽炭”是用野兽的骨头烧成的炭,“羔酒”是酿制的酒。这三句描写的是宴会前的准备。“问剪水,恁工夫犹未,还待何时?”这里又出现了一个人物——侍儿,她正在询问侍候客人的时机是否到了?“恁工夫”指侍者侍候客人的时机。“问”字将侍者的形象勾勒出来,同时表现出她的聪明伶俐。“还待何时”,表明侍者正等待着主人的到来。这里既交代了宴会的时间,也暗示了主客相见的时刻已到。
    下片开头两句写室外景象:“休被梅花争白,好夸奇斗巧,早遍琼枝。”意思是说,不要像梅花那样只争一时的白,而应该夸耀自己的奇特和巧妙,早早地就把所有的树枝都装点得洁白无瑕了。“琼枝”指的是树梢上的积雪,“争白”与“奇斗巧”都是形容雪的颜色之美,同时也暗含着对朋友的赞美之情。“彩索金铃,佳人等塑狮儿。”接着描绘的是室内外更美的画面:“彩索金铃”,指装饰有彩色的丝绳和金铃的舞女们正在舞蹈;“佳人等塑狮儿”则是指那些正在等待雕塑狮子的美女们。这些美丽的画面,不仅烘托出了雪景的美妙,而且也衬托出了词人的欢快心情。“怕寒绣帏慵起”,这里说的是室内的景象。“绣帏”指精美的帐子,“绣帏慵起”则是指那些娇艳的美人由于寒冷而不愿意起床。“梦梨云、说与春知。”最后两句写室内的人物——美人与春日的交感。“梦梨云”是梦中的梨花,“说与春知”则是说给美丽的春日听。“莫误了,约王猷”是嘱咐友人莫要错过约定的时间,因为王献之曾在一次雪中游玩时与友人约定,说:“今天下雪,我定要乘船到剡溪游览。”(《晋书·王献之传》)所以柳永希望这位友人不要错过这个约会。
    这首词通过咏雪写人情,写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意。全词结构紧密,层次分明而又自然流畅,语言清新明丽而又婉转含蓄,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浓厚的情感意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