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淑秀是清代的诗人,她的生平和作品反映了那个时期文学艺术的风貌。
徐淑秀生于明朝南渡之时,原本是宫中的女子。甲申后流落至金台,被国学士发现其诗词才华并予以赞赏。她用饼金赎回,归乡后居住在江南泰州的沈村,栖身于民间。
徐淑秀是清代的诗人,她的生平和作品反映了那个时期文学艺术的风貌。
徐淑秀生于明朝南渡之时,原本是宫中的女子。甲申后流落至金台,被国学士发现其诗词才华并予以赞赏。她用饼金赎回,归乡后居住在江南泰州的沈村,栖身于民间。
【注释】 丑奴儿:词调名。有怀:有所思念。 自从:从那以后。别后:离别之后 长相忆:长时期地怀念。 慵整新妆:懒于梳妆。 瘦怯春裳:消瘦得连春天的衣服也穿不下了,指人瘦得病了。 怕见庭前芍药芳:怕看见庭前盛开的芍药,因为芍药是春天开的花,而自己此时身体已经病弱。 停针不语愁无限:停止了手中的绣针,不再说话,因为愁绪无法表达,所以只能沉默。 蜂闹纱窗:蜜蜂在窗户上飞来飞去地闹哄着。 燕语雕梁
鹧鸪天·夜坐 宝篆香消觉夜深,挑灯无语倍伤情。 瑶琴欲抚闲消闷,拨尽朱弦总断魂。 风索莫,月凄清。无端愁思苦萦心。 徘徊不尽梧桐月,守着窗儿坐到明。 注释: 1. 宝篆香消觉夜深:宝篆香在深夜中慢慢消散,使我感到夜晚已经很深了。 2. 挑灯无语倍伤情:在微弱的灯光下,我无言以对,内心充满了悲伤。 3. 瑶琴欲抚闲消闷:我想用瑶琴来消遣心中的烦恼和郁闷。 4. 拨尽朱弦总断魂
【解析】 此词以“重重幽恨”起句,写词人内心深重的愁恨。“重重”是说愁恨之多,“幽”是指愁恨之深、之重。“锁眉峰”三字,形象地写出了愁恨的深沉。“斜倚阑干思未穷”一句,从侧面表现了愁恨之深重。“徒使心牵问不通”两句,承上启下,由忆往而及今朝。词人既不能解去心中的愁恨,又不能向人诉说,于是只好徒然地牵挂着对方。结句“忆相逢”,则又把词人的感情引回到过去,即“梦中”。 【答案】 ①重重幽恨 ②锁眉峰
【释义】: 秋天的夜晚,露水滴滴落在花上,花也感到寒冷。月亮多情地照着忧愁的人。 灯影模糊,漏壶中的水缓缓滴落。断断续续的钟声和断断续续的砧声。 【赏析】: 《渔歌子·秋夜》是唐代诗人张志和创作的一首词。此词描写了作者深夜观月听钟的情景,通过描写景物的变化,抒发了作者的孤独寂寞之感。全诗意境清幽,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富有韵味
晏贻琮是清代的诗人。 晏贻琮,字幼瑰,号湘门。他的生平资料主要见于《清史列传》和一些地方志。他出生于湖南新化,嘉庆十二年中举人。据记载,他在科举考试中表现优异,但遗憾的是未能在仕途上有所作为,最终年仅二十九岁便离世。 晏贻琮的诗歌创作以刻苦著称,存诗数量不多,但每一篇都显得矜慎而严谨。他的部分作品被整理成诗集,其中不乏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与内心情感的抒发。例如
乌竹芳,字筠林,是清代的诗人。 乌竹芳(?~?),字筠林,生于山东博平,是一位举人,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而且在历史上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的生平经历颇为丰富,从历任县令到管理海防,他的足迹遍布台湾及澎湖地区。这些经历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孙云鹤是清代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字兰友,又字仙品。她是四川观察使孙春岩的次女,也是随园女弟子之一。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位清朝著名诗人: 1. 生平简介 - 基本信息:孙云鹤生于公元1790年前后,逝世时间不详。她与她的姐姐孙云凤共同成为随园女弟子。 - 家族背景:她出身于一个有地位的家庭,丈夫是县丞金玮。她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还是一位擅长绘画的女性,并精通骈体文。 2. 艺术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