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君王,三百载间,兴亡一家。叹幕府峰高,生涯社燕,胭脂井暗,富贵飞花。山骨呈羞,江声带恨,磨尽英雄岁月赊。君知否,是枋头灞上,著数全差。
倚空长剑吁嗟。奈争战年来似乱麻。但苍陵古冢,白杨啼鴂,荒园废沼,青草鸣蛙。旗盖东南,风涛天堑,难比兴亡隙地些。休凝伫,望长安路杳,夕照愁鸦。

翻译:

四十个君王,在三百年间经历兴亡荣辱。感叹幕府之峰高耸入云,我的生活如同社燕般飘忽不定。红颜逝去后,富贵如同飞花般消散。山骨因战乱而感到羞耻,江水带着哀伤流淌。磨尽了英雄的岁月,却仍无法阻止国家的衰败。你知道为什么吗?是因为枋头、灞上这些地方,都未能成功抵御外敌。

倚空长剑,叹息着战争的残酷。争战多年,就如同混乱的麻线一般难以理清。但荒凉的陵墓和枯杨上的知了鸣叫,荒废的园子和池塘边的青蛙叫声,让人心生愁意。东南的旗帜和风涛的天堑,都难以比拟那些因内忧外患而逐渐衰落的国家。不要犹豫驻足,望着长安的道路变得模糊不清,夕阳下的乌鸦也在为国事而忧愁。

赏析:
这首诗是辛弃疾晚年的作品,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战争的痛恨。

作者通过对时间的感慨来表达对历史沧桑的感慨。他感叹自己经历了四十个君王的统治,这四百年间经历了无数的兴衰荣辱。这种时间跨度的感慨,也反映了作者对于国家历史变迁的深刻理解。

作者通过描绘壮丽的山川和繁华的城市,以及它们在战乱中的衰败,来表达对战争的痛恨。他认为,战争不仅带来了国家的痛苦,也让人们失去了往日的荣光。这种对战争的痛恨,源于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辛弃疾通过描绘长安的道路变得模糊不清,夕阳下的乌鸦也在为国事而忧愁的景象,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他希望国家能够避免战争的苦难,实现和平与繁荣。

这是一首充满忧国忧民情怀的诗歌。它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对战争的痛恨以及对未来的忧虑,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命运的关注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