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有书生荐寿杯。清词妙绝贺方回。黄花也欲为君寿,先向重阳六日开。
跻楚俗,上春台。政成归去位三台。明年寿酒君王劝,知有传宣敕使来。
【注释】
①寿刘方明:即《鹧鸪天·寿刘方明》;②清词妙绝:指文采优美,才华出众;③重阳六日开:即重阳节的前一天,也就是九月初一。因为重阳节是九月九日,所以又称“重九”;④跻楚俗:登上楚国的风俗;⑤上春台:登上春天的楼台;⑥三台:指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三部。
【赏析】
这是一首祝贺友人刘方明生日的词。上片写其为寿之由,赞美了友人的文才高超,才华出众。下片写其为人处世之道,表达了对友人的祝愿。全词语言清新自然。
“昔有书生”二句,点出题面,说明作者为刘方明贺寿的原因。诗人以“昔”字领起,既点出了时令,又表明了祝寿者的身份。“荐寿杯”,是说举杯向刘方明祝寿。“清词妙绝”四字,是对刘方明才学的高度评价,同时也是对他为人的赞美。刘方明在宋孝宗隆兴二年(公元1164年)中进士,授秘书省正字。此后,他在仕途上一直比较顺利。宋光宗绍熙三年(公元1192年),他任吏部员外郎兼礼部郎中,不久就升为吏部侍郎兼直学士院。宋宁宗庆元六年(公元1199年),他出任四川安抚大使兼成都府事,次年改任川陕宣抚使兼知兴元府,不久又改任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成都府事。宋宁宗嘉泰元年(公元1201年),他再次出任四川安抚使兼知成都府事,并代理利州路经略安抚使。宋宁宗开禧元年(公元1205年),他又拜右承事郎兼都督漕计司事,代理利州路安远军节度使。宋宁宗开禧二年(公元1206年),他升为左丞相兼枢密使,代理平章军国事。宋宁宗嘉定四年(公元1213年),他辞相位,退居乡里,至嘉定七年病卒,终年七十一岁。
“黄花也欲为君寿,先向重阳六日开。”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菊花也是要为你祝福的,就在重阳节之前六天开放。“重阳六日开”一句,既是对前句“黄花也欲为君寿”的解释,又是对后句“登楚俗,上春台”的进一步展开。“重阳”,是农历九月九日,又叫“登高节”、“老人节”。“重阳节”这一天,人们都要登高赏菊,饮菊花酒,以示敬老之意。“六日开”是说菊花在重阳节前六天就开放了,也就是说,菊花是在重阳节前六天开放的。
“跻楚俗,上春台”二句,写诗人自己登楚地风俗、上春台的情景。“跻楚俗”,“跻”通“跻”,意为登临、登上的意思。“楚俗”指的是楚国的风俗民情。“楚”,古地名,这里指湖北一带。“上春台”,是指登上春天的楼台。“春台”,指春游的场所。“政成归去位三台”,意思是:政务办成了就回到自己的官位上去。“三台”是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的总称。这几句诗的意思是:我登上楚国的风俗,登上春天的楼台,政务办成了就回到自己的官位上去了!
“明年寿酒君王劝,知有传宣敕使来。”最后两句,写祝寿人明年的寿酒,以及希望君王能派传宣敕使前来祝贺。“明年寿酒君王劝”,意思是:明年我敬您一杯祝寿酒。“君王”,指皇帝或王公大臣。“传宣敕使”,是古代的一种官职,专管传达皇帝命令的使者。
这首词通过对友人刘方明的祝贺,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友情和对友人的真诚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