霭霭朝云,矜春态度。楚宫梦断寻无路。欲将尊酒遣新愁,谁知引到愁深处。

不尽长江,无边细雨。只疑都把愁来做。西山总不解遮栏,随春直过东湖去。

《踏莎行·政和丙申九江道中》是南宋文人向子諲的作品,描绘了他在九江道中的景象和心情

诗的原文如下:

霭霭朝云,矜春态度。楚宫梦断寻无路。欲将尊酒遣新愁,谁知引到愁深处。不尽长江,无边细雨。只疑都把愁来做。西山总不解遮栏,随春直过东湖去。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与无奈。首句“霭霭朝云”描绘了早晨的云雾缭绕,给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感觉,同时“矜春态度”展现了春天的娇媚与生机。然而,这种美好的春光并没有带给诗人喜悦,反而让他感到更加惆怅,因为他似乎找不到通向心灵的道路。“楚宫梦断寻无路”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内心空虚和迷茫,他仿佛置身于梦境之外,无法找到通往心灵慰藉的道路。

“欲将尊酒遣新愁,谁知引到愁深处。”这两句表达了诗人试图用饮酒来驱散忧愁,却未能如愿。反而让愁绪更甚,加深了他的悲伤。最后一句“不尽长江,无边细雨。只疑都把愁来做”,则通过描绘无尽的长江和绵绵细雨,暗示诗人的愁绪如同这些自然元素一般无穷无尽,难以排解。这里的“只疑都把愁来做”更是深化了诗人对愁绪的主观感受,将其视为一种无处不在、无法逃避的存在。

诗的最后两句“西山总不解遮栏,随春直过东湖去”则表现了一种超然的态度。尽管诗人无法摆脱内心的忧愁,但他选择接受这一切,不再强求改变,而是顺应自然,随春而去,继续前行。这里的“随春直过东湖去”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也象征着诗人的人生态度——顺其自然,不受外界困扰。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在特定情境下的心理状态。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成功地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与外部环境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幅富有诗意的画面。同时,这首诗也传达了一种面对困境时不放弃、积极向上的精神,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