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荣河峻岳,锁胡尘、几经秋。叹故苑花空,春游梦冷,万斛堆愁。簪缨散、关塞阻,恨难寻杏馆觅瓜畴。凄惨年来岁往,断鸿去燕悠悠。拘幽。
化碧海西头。剑履问谁收。但易水歌传,子山赋在,青史名留。吾曹镜中看取,且狂歌载酒古扬州。休把霜髯老眼,等闲清泪空流。
【注释】
荣:荣辱。秋:秋季,指金人统治下的沦陷区。故苑:旧都,这里借指汴京。万斛堆愁:形容心情极度沉重。簪缨散:簪和冠带被毁。关塞阻:关隘阻隔。杏苑:唐时禁苑名,在长安西苑中。《太平寰宇记》引《十道志》:苑中有杏花数百株。杏苑:泛指京城。瓜畴:农田。化碧海:化入碧海。西头:《易水歌》是曹植作的一首乐府诗,写他在赴国难途中听到悲壮的《易水歌》,不禁为之感动,于是投笔从戎的故事。子山:李斯字子山。青史:古代写字用竹简,书于竹木之上,经火烤后,竹简上的字就变成青色,称“青史”。后人常用“青史”来指史书。镜中看取:指对世事的反思。吾曹:指作者自己。镜中:指人的内心深处。狂歌载酒:狂放不羁地高歌畅饮。扬州:北宋时为行宫所在地,这里指宋王朝。休把……空流:不要因年老色衰而悲伤落泪,要豪迈地生活。
【赏析】
这是一首慷慨悲愤之词。起首二句点明地点与时令:金兵入侵中原后,作者在北方沦陷区度过一个秋天。以下八句抒写对故园的无限怀念及对敌寇入侵的无比愤慨。最后四句则以豪放的语调表明自己决不向敌人屈服,将坚持斗争到底的决心。全词感情沉痛,慷慨激昂,风格沉雄悲壮。
上片开头两句,直陈所见所闻:黄河、华山一带,已成了胡尘遮天的荒凉景象。这一句中的“叹”、“几经”二字,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民族的深切忧患之情。接下来两句,抒发了作者对故都的眷恋之情和春游梦冷的感受。作者在梦中回到故都时,看到的只是遍地荒芜的景象,内心充满了惆怅之感。
下片开头两句,又回到了现实,指出故都的繁华已不复存在,只有满目凄凉的萧条景象。“簪缨散”,意谓朝廷官员纷纷逃遁;“关塞阻”,意为关塞重重,难以找到昔日的杏苑。这一句既表现了作者对故都现状的无奈之情,也透露出他对朝廷失势的惋惜之意。接下来两句,通过“但易水歌传”、“子山赋在”两个典故,表达作者对祖国命运的关心和忧虑之情。同时,“问谁收”一词,也暗示出作者心中充满的不平之气。
过片后四句,作者以豪放之语表达了自己坚决抗敌的决心。“拘幽”,意指被困在北方沦陷区。“化碧海西头”,即化入大海深处。“剑履问谁收”一语,既表明了作者已经做好了为国捐躯的准备,又暗含着对朝廷的不满和讽刺之意。“青史名留”一句,则意味着作者将以自己的行动为后人树立光辉榜样。
作者再次表达自己坚守信念的决心。“吾曹镜中看取”,既是对自己内心的自省,也是对世人的提醒。“且狂歌载酒古扬州”,则是诗人豪情满怀、乐观向上的表现。全词虽未直接提及“苏门四学士”,但从其豪情和志向来看,可以认为他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