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干倚处。戏裁成、彭泽当年奇语。三径荒凉怀旧里,我欲扁舟归去。鸟倦知还,寓形宇内,今已年如许。小窗容膝,要寻情话亲侣。
郭外粗有西畴,故园松菊,日涉方成趣。流水涓涓千涧上,云绕奇峰无数。窈窕经丘,风清月了,时看烟中雨。萧然巾岸,引觞寄傲衡宇。

念奴娇·裁成渊明归去来辞

阑干倚处,戏裁成、彭泽当年奇语。三径荒凉怀旧里,我欲扁舟归去。鸟倦知还,寓形宇内,今已年如许。小窗容膝,要寻情话亲侣。

郭外粗有西畴,故园松菊,日涉方成趣。流水涓涓千涧上,云绕奇峰无数。窈窕经丘,风清月了,时看烟中雨。萧然巾岸,引觞寄傲衡宇。

【注释】

①彭泽:指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

②三径:指陶渊明的“三径就荒”。

③扁舟:小船。

④鸟倦知还:出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句。

⑤寓形宇内:寓居在天地之间。

⑥年许:一年。

⑦小窗容膝:指居室狭小,只能容纳一两个人。

⑧亲侣:亲密的朋友。

⑨郭外:城外。

⑩粗有:大概有一些。

⑾故园:故园的松树和菊花。

⑿涉:涉水而过。

⒀云绕:云雾缭绕。

⒁窈窕:幽深的样子。

⒂萧然:寂寞的样子。

⒃巾岸:指隐居。

【赏析】

《念奴娇·赋大江作》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苏东坡于元丰五年(1082)被贬黄州后,在赤壁矶下游大江时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上片写景抒情,下片即景生发感慨,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全词意境开阔,格调高远,气势奔放,语言豪爽,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这首词的上片写景抒情,下片即景生发感慨,表达了词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上片写景抒情,开篇“阑干倚处”,点出“倚楼远眺”的地点,又借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的“带月荷锄归”,“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等语,暗点题意,抒发自己归隐田园的思想感情。接着“我欲扁舟归去”,表明词人的心迹,也暗示着词人即将开始归隐生活。“鸟倦知还”,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语句,表现自己回归自然的愿望。“寓形宇内,今已年许”,既说明自己的归来之志已经确定,又流露出岁月蹉跎、时光流逝的感叹。“小窗容膝,要寻情话亲侣”两句,则写出了词人归隐后的惬意与幸福。他选择了一个小屋居住,只有一间屋子,但是足够他容身;他要找一个志同道合的知己来谈心说爱,享受天伦之乐。这里透露出词人追求的是一种恬静、淡泊的生活情趣。

下片即景生发感慨,表达词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郭外粗有西畴”二句,点明所居之地是在城外,并且有大片田野,可以耕种。这既是实景,又是虚写。词人通过描写田园景象,表达了归隐的愉悦心情。“流水涓涓千涧上,云绕奇峰无数。”两句写景,不仅勾勒出一幅美丽的图画,而且富有动态感。其中“千涧”“无数”都是夸张用语,但这样夸张的用语更能突出其景色的壮美。“窈窕经丘,风清月了,时看烟中雨。”三句进一步渲染田园风光的美好:“山峦起伏,云雾缥缈,时而有细雨飘落下来。”这些句子都运用了比喻手法,将景物写得如诗如画,使人如临其境。最后两句“萧然巾岸,引觞寄傲衡宇”,写自己虽然隐居在乡村之中,但却依然保持着高洁傲岸的气节,并把杯中的美酒喝得干干净净,寄托自己的情怀。

全词意境开阔,格调高远,气势奔放,语言豪爽,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