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去莺来昏又晓,劳生莫负心期。菊花何必待开时。十分浮玉蚁,一拍贯珠词。
少借笔端烟雨力,不须露染风披。芳心微露定因谁。风流今太傅,萧洒古东篱。
临江仙·次韵富季申九月菊未开
燕去莺来昏又晓,劳生莫负心期。菊花何必待开时。十分浮玉蚁,一拍贯珠词。 少借笔端烟雨力,不须露染风披。芳心微露定因谁。风流今太傅,萧洒古东篱
注释:
- 燕去莺来:形容春天景象,燕子飞走,黄莺啼叫,天渐渐亮了。
- 昏又晓:天色渐明,指清晨和傍晚交替时刻。
- 劳生莫负心期:不要辜负自己的心愿或理想。
- 芳心微露:花朵微微开放,露出娇嫩的花蕾。
- 萧洒古东篱:潇洒自如,如同古人的东篱(田园生活)。
赏析:
李弥逊在这首《临江仙》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春意盎然的清晨,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生动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时光和理想的感慨。首句”燕去莺来昏又晓”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既表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又暗含了时间的流逝与变迁。接着诗人用”菊何必待开时”表达了他对自然规律的理解与顺应,认为不必等待完美的时机,而应该抓住现在,享受当下的美好。
诗歌中的”十分浮玉蚁,一拍贯珠词”则运用了比喻手法,将花蕊比作珍贵的玉石,用“贯珠”形容其细腻,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花朵的美丽。此外,通过”少借笔端烟雨力,不须露染风披”两句,诗人巧妙地利用笔墨之力,无需人工修饰,便能展现自然的美,这既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法则的尊重和理解。
“风流今太傅,萧洒古东篱”两句,诗人以历史人物为喻,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也让读者能够更全面地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和生活态度。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一首描写秋天的诗词,更是一部充满哲思和情感的生活画卷,展现了李弥逊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