隙月垂篦,乱蛩催织,秋晚嫩凉房户。燕拂帘旌,鼠窥窗网,寂寂飞萤来去。金铺镇掩,谩记得、花时南浦。约重阳、萸糁菊英,小楼遥夜歌舞。
银烛暗、佳期细数。帘幕渐西风,午窗秋雨。叶底翻红,水面皱碧,灯火裁缝砧杵。登高望极,正雾锁、官槐归路。定须相将,宝马钿车,访吹箫侣。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感情,然后分析手法,最后点明效果及作用即可。此题要求学生对这首词的意境和情感进行欣赏。
第一部分:百宜娇,意思是百事如意。“隙月垂篦,乱蛩催织,秋晚嫩凉房户。”描写百事如意的景致。用“空隙”写出月亮,写“垂”,表现月光下织女织布的情景;用“乱”字写出蟋蟀,表现蟋蟀声中织女的忙碌;用“促织”一词,表现织女在秋天傍晚时分织布的辛苦。“燕拂帘旌,鼠窥窗网,寂寂飞萤来去”,描写百事如意的生活情趣。用“燕子”写人,表现人在夜晚安静地睡觉;以“窥”字形容老鼠偷食人的粮食,表现人的勤劳;以“寂寂”二字,表现人们生活平静。“金铺镇掩,谩记得、花时南浦。”这句写百事如意的人在闲暇之余回忆往事。用“镇”字表现人对往事的记忆,而“谩”字又表现出人对往事的回忆只是徒劳而已。
第二部分:“约重阳,萸糁菊英,小楼遥夜歌舞。”这句写百事如意的人过重阳节,在小楼里饮酒赏菊。用“约”字表现人对重阳节的重视;以“萸糁菊英”两句写出重阳节赏菊饮酒的习俗;用“小楼遥夜歌舞”写出人过节的快乐。
第三部分:“银烛暗、佳期细数。帘幕渐西风,午窗秋雨。”这两句写百事如意的人在中秋佳节之夜独坐于西风中,听着窗外的秋风和秋雨声。用“暗”字表现人对节日的期待;用“细数”写出人对佳期到来的盼望;用“帘幕”二字写人独自坐着,用“西风”写秋风,用“秋雨”写雨,用“细数”写人等待佳期到来的耐心,用“帘幕渐西风,午窗秋雨”写出人过节的孤独和凄凉。
第四部分:“叶底翻红,水面皱碧,灯火裁缝砧杵。”这句写百事如意的人在秋天之夜看到树上叶子翻红,水波荡漾。用“翻红”二字表现了树叶由绿变黄的过程;用水波的翻滚来形容水中的波浪,突出了水面的变化;用水上打鱼的声音来比喻“灯火裁缝砧杵”,突出了生活的艰辛。
第五部分:“登高望极,正雾锁、官槐归路。”这一句描写百事如意的人登上高楼远望。用“登高望极”表现人渴望自由的心情;用“雾锁”表现人被官府所束缚;用“官槐归路”表现人渴望自由的迫切心情。
第六部分:“定须相将,宝马钿车,访吹箫侣。”这一部分是说百事如意的人要去寻找自己的朋友,一同度过美好时光。用“定须”表示必须如此;用“宝马钿车”表明自己拥有豪华的车马;用“访吹箫侣”说明去寻朋友。
【答案】
示例一:首句“百宜娇”三字总摄全篇,既指代主人公百事如意的美满境遇,也隐含着其对人生百态的超然洒脱。接下来五句,则分别就主人公百事如意的景致、情趣、活动、心态以及与友人欢聚的情形作了详尽的描绘。前四句写景叙事,刻画出一幅百事如意的画卷。后三句则写主人公的活动,表现了他百事如意时的愉悦心境。后半阙则写主人公百事如意的心态。末二句则写主人公与朋友相聚的快乐情形。全诗以百事如意为基调,通过具体而形象的画面和生动而富有情趣的语言,表达了主人公百事如意的喜悦心情。
示例二:本首词的上片写主人公百事如意的景致,下片写主人公百事如意的活动和心态。全词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先从虚处着笔勾勒百事如意的生活图景;然后再实处落墨,细致入微地描绘主人公百事如意的生活情趣。全词层次清晰,脉络井然,既有丰富的意象,又有鲜明的情感色彩,读来令人神往。